就是这一年年末,毫无准备的纪世瀛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国家科技部张静安委托他写一份关于中关村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背景资料,要呈送的对象是江泽民办公室。激动的纪世瀛三天三夜没睡,带着秘书黄谢东写出一份六万字的长篇报告, 而那句改变了很多人命运的口号当然地被写了进去。
报告通过张景安司长送给了江办,据张景安司长后来转达说:“江总书记看了之后说:‘这个人说的有道理!’”。
1999年2月10日,江总书记视察了北京中关村。当天的电视新闻转播了总书记的讲话。在阆中城里的邓力铭看完新闻就关掉了电视,决定去中关村。
现在是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学校校长的纪世瀛,把办公室安在中关村科技大厦里,比起以销售为主的海龙、鼎好那样的大厦,这里显得安静得多,一些网络、软件公司占据了各个楼层的办公室,出出进进的年轻人有很多是持有原始股的百万富豪。
如果只把这些科技大厦和其中的人成为中关村就太狭隘了,这只是中关村的一个门面或是村口而已,而那些跨跃了海淀、西城、昌平等行政区域建立的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园正夜以继日地创造着属于中关村的奇迹。来自于海内外的梦想家、冒险家、实业家、投机者正在使这个移民之地变成漂浮在城市上空的村庄。
谈起移民来,出生和成长在北京的纪世瀛乐呵呵地说自己和陈春先算得上是第一个中关村人。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但中关村从实质意义上讲不属于北京,它已经超出了地域名词的概念,而成为了一个崭新领地的名称,没有哪一个人是原居民,只要是怀揣着梦想来此奋斗的人就会在这扎下根来,这是一块梦想之地,用海纳百川来形容再好不过。在这里,出身、学历、地域、民族,一切都不再是藩篱和障碍,机会和未来面对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在谈话的过程中,一个姓王的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男人找纪世瀛办事。两个人是老朋友了,谈话简单随便,男人看起来乐观自信。纪世瀛介绍说他是中关村第一个买宝马汽车的老板,但现在因为投资失败破产了,几乎是身无分文开始重新创业。但中关村不会以成败论英雄,因为科技革命也是刚刚开始,一切都在继续,只要人心不死、希望就还在。
那个正在筹建新公司的男人走了——骑着自行车。
纪世瀛建议我去看一个叫郑慧的女人。
膨胀的故乡
在郑慧心里,中关村是梦想之地也更是伤心之地。最初和大学同学的丈夫从小摊位做鼠标开始干起,两个人一起推着三轮车上货、搬运、守摊。后来业务扩大了,男人穿上了体面的西装出去谈判、签约,郑慧就自己推三轮车上货、搬运、守摊。有了最初的积累,换了大的铺面,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男人就更难在店里出现了,为了争夺客源,邻近的店面以竞相降价来比拼,到头来往往两败俱伤。
有一次,在郑霞店里做销售的小伙子因为争夺顾客和隔壁店的销售员打了起来,惊慌失措的郑霞打电话给丈夫,丈夫正在和隔壁那个店的老板一起喝酒,听说两家打架,说了她一句:女人见识就是短,挂掉了电话。那时候,男人正在谈着怎样扩大场面、超越柳传志,而且身边还有了更理解他们的年轻女孩。
郑慧一个人离开了中关村。
这几年,郑慧在东城区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投入环保产品。但在她的心里总觉得自己还是中关村人,她和当时要好的姐妹保持着亲密关系,这些人里也有人一样地伤了心、改了行,但大家的话题还是离不开中关村。一次聚餐结束,郑慧开车经过中关村大街,她明知道那里在下班的时候会很堵车,但她还是想走过那里。果然,车在海龙大厦门前一动不动了。
下班的人群在车河中间穿梭而行,坐在车里的郑慧看着那么多经过的年轻的脸,一下子落下泪来。中关村——她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爱情、梦想、伤心。而更多的青春、爱情、梦想正在这里绽放。车窗外一张张匆忙闪过的脸都曾经是她,是年轻的一去不复返的她。她在车里哭了起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10/10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