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浙江省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安吉的美丽与该县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关,专家评价: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村建设的鲜活样板 !

  6月下旬,记者一踏上安吉的土地,马上就被这里的美丽吸引…… 

         生态立县的安吉发展之路

   曾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的安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上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的崛起成就了GDP的高速增长,贫困县帽子很快摘掉。然而来不及惊喜,安吉人蓦然发现,环境破坏,生态恶化,黑烟滚滚,污水横流……

  1998年,国务院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该县领导经深入调查和反思,痛定思痛,终于醒悟:安吉应该依靠生态,走生态立县的路!

  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这是一次艰难而痛苦的选择。选择生态立县就会牺牲GDP,就会放慢发展速度,就会拉大与周边县区的差距。这一发展战略因此遭到抵制:光发展生态,经济不上去,一切都是空的!上级领导也担心:没有经济,生态立县立得起来吗?

  顶着压力,安吉的生态立县在一片反对声中艰难起步。

  一场治污运动在上世纪末打响。当时安吉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多万元,却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对全县74家污染企业进行了强制治理,关闭了33家,包括最大的纳税企业,这一关就关掉了全县1/3税源,壮士断臂啊!

  2000年,安吉县人大作出了《关于实施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决议》,生态立县正式成为该县的发展战略。

  就在周边各县市你追我赶比拼GDP时,安吉顶住压力实施经济生态化——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

  2004年3月25日,安吉县生态日活动揭幕,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县设立的生态日。

  生态立县的代价是沉重的:1999年,安吉与长兴县的财政收入差距仅是4430万元,2002年拉大到1.5亿元,差距最大时只有长兴的一半。在湖州各县市的经济总量中,安吉连年倒数第一,因此多次被点名批评,舆论普遍认为,安吉强调了生态,忽视了经济,偏离了发展方向。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安吉仍悲壮地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

  报福镇石岭村坐落在一条美丽的山沟里,靠山吃山,当一棵棵树木变成木炭,山里人钱袋鼓起来了,但紧接着连年的洪水袭来,屋倒人亡,教训惨重。

  “赚的钱用于治理还不够。”村党支部书记傅美杰回顾这段惨痛的经历这样说。生态立县后,石岭采取严格的封山育林措施,村里明文规定,村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不能动!溪中的小鱼都受到保护!

  生态恢复了,环境更美了,安吉终于成为浙江生态最好、环境最美的县,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5%,安吉已成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土,据权威机构测算,安吉林业所创造的绿色GDP可达1426.33亿元;全县15个乡镇中有12个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

  一次,一位长三角地区发达县的领导来到安吉,1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使这位官员的腰更挺,气更盛。但是,当他听说财政收入不到15亿元的安吉,农民人均收入居然超过他这个财政超百亿元大县时,不由得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安吉农民是怎么致富的?

  安吉农民是靠生态致富的!去年以来,在上海、杭州的超市里,悄然多了一种产自安吉、堪比法国依云矿泉水的高档产品——“龙泓上品”婴幼儿水和优孕水,售价每瓶最高达19元。千百年来白白流淌的山泉就这样变成了“贵如油”的财富。

  安吉108万亩竹林,10多万亩白茶,这不光是生态,还是农民的钱袋子。安吉的竹产业可给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6500元;白茶人均可收入1857元。安吉农民依靠生态环境搞旅游,旅游人次、门票收入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在40%以上;依靠生态环境搞农家乐,全县农家乐收入达6420万元。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4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2008年安吉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43元,高出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1042元。

  “在安吉,农民的幸福度比城里人高得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安兵说。“安吉茶农白天开着小车去种白茶,晚上开着小车到城里消费;农民自办的农家乐小屋比星级宾馆还俏,一到周末就住满了上海、南京、杭州的观光客;环境好了,财源来了,幸福写在安吉农民一张张甜蜜的脸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白茶 可持续发展 林业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