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中国农业:30年突围与跨越


  实践证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和现代农业发展相对立的,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既适应小生产,也适应规模经营的大生产。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石,必须始终坚持,含糊不得,动摇不得。

  比重逐渐降低作用更显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出台的五个“一号文件”,带来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连续6年丰收。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又连续出台五个“一号文件”,以空前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政策的威力再次显现,带来了粮食产量的“五连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正是牢牢抓住抓紧了农业这个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子才迈得如此稳健、如此坚实!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也再次凸显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虽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会更加凸显。从经济学角度看,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份额下降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产值份额就从27.9%下降到目前的11.8%。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还会进一步下降。但是,这并没有减弱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反而会加强这种作用。因为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是保障供给、扩大内需、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农业生产出了问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整个经济运行和社会心理都会受到重大冲击。如果农业的效益上不去,农民收入增长就缺乏保障,就会直接制约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和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不仅需求压力持续增大,增加供给面临的约束也不断增强。从需求看,总量要增加,品种和区域结构要平衡,产品质量要提升。由于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农产品加工用途不断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使得我国每年大体要增加80亿斤粮食、80万吨肉类、100万吨植物油需求。同时,其它主要农产品需求也将更加强劲增长,需要保障供给的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而且,中国是一个可耕地和水资源都非常稀缺的国家,未来一个时期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再加上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国际市场调节空间有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始终很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把粮食作为基础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用公共财政大力投入。仅靠市场调节,粮食供需矛盾是难以解决的。

  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支持农业才能保证发展

  目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今后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将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我们不仅有心力,也有实力、有能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新时期以来,中央作出了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两大历史性决策,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取消农业税不仅终结了2000多年“皇粮国税”历史,也使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由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种补贴开始,逐渐扩展为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2007年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针对生猪生产、奶业、油料生产等补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中央将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不仅表明了中央的决心,也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指明了方向。这也要求我们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实际出发,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生产 连续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