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中国农村改革起点实录:伟大的第一步


  有公社干部问他:“别的地方要学习小岗,搞包产到户可行?”

  万里:“行,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谁学都行。”

  1979年当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13.3万斤,比1978年增长6倍,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从1957年起23年来,这个年年吃国家救济的“三靠村”,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6.5万斤,超额6倍完成上缴任务,油料超额20倍完成上缴任务,第一次归还了国家贷款800元。

  万里把小岗人塞给他的炒花生带到了省委常委会上,让大家都尝一尝这丰收后的果实,分享农民的喜悦。

  但是,那天吃过花生的人中,却有人敏感地嗅到了花生中姓“资”、姓“修”的味道。

  十一、邓小平讲话了

  1980年3月,万里从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任上,调国务院任副总理。刚到北京,迎接他的是《农村工作通讯》上接连发表的两篇文章——《分田单干必须纠正》、《包产到户是否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对包产到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来头都不小,负面影响很大。

  在那一时期,许多省的机关报上,也都刊发了对安徽各种责难的言论文章,一篇篇檄文充满了批判的色彩。

  湖南: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在与安徽省交界的一些省份,田间、高岗、路口挂满了抵制标语。有人还用高音喇叭不断向安徽这边广播称“坚决反对复辟倒退”。

  万里交待张广友、吴象写文章反驳,并特别说明,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文章很快写好了,题目是《联系产量责任制好处多》,万里看后,建议以安徽省委农工部名义在《安徽日报》发表。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走,安徽就迅速进入了一场“倒春寒”。

  继任省委第一书记在几天后的蚌埠会议上,特别讨论了文章的去留后决定,此文不宜在《安徽日报》发表,更不宜用省委农工部的名义发表。

  这是一个信号,安徽的形势陡然紧张起来。王郁昭回忆:“从1980年3月8月,安徽省委连续在蚌埠、芜湖、巢湖和合肥召开4次会议,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起猛烈冲击,搞得人们特别是在县以上干部中思想混乱,惶恐不安,普遍担心又要反复折腾。”

  在蚌埠会上,继任第一书记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斗争时,曾批判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机会主义者,只顾眼前利益,主张运动就是一切,主义是微不足道的,为了一个戈比而斗争。包产到户虽然能增产,但不是我们的方向,对老百姓来说情有可原,对我们县以上干部来说,头脑要清醒,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犯机会主义即修正主义错误。”

  王郁昭的脊背一阵阵发凉。这不摆明了在说包产到户是机会主义是修正主义嘛?

  许多人脑海里一团乱麻。省内各地农村形势急转直下,骤然变冷,有的县急令不许搞包产到户,搞了的要限期收回。除了滁县这个“孤岛”,安徽其他各地几乎都在向后转。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终于讲话了。

  1980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为中央即将召开的编制长期规划会,召集了杜润生等人开会。谈到粮食问题,杜发言说:“贫困地区要调那么多粮食救济……国家耗费很大,农民所得不多。建议在贫困地区搞包产到户,让农民自己包生产、包肚子,两头有利。”

  姚依林点头称是,遂到邓小平处汇报,胡耀邦、万里都在座。

  邓小平听了姚依林转述的关于让贫困地区包产到户的建议,立刻表态:“我赞成依林同志刚才的意见。在农村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地区,像西北、贵州、云南等省,有的地方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

  这是邓小平首次公开表态赞成包产到户。姚依林立刻就回到会上传达,但是叮嘱大家不登报、不上文件。

  一个月后,邓小平的态度就更加明朗了。5月31日,他约见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很自然地就提到了安徽的凤阳和肥西,小平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花生 农村工作会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