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民村里上大学


  博罗村建设大学整合全县32涉农部门,共培训4100期,促进农民学技术拓市场

  博罗县农民可以在家门口读大学、拿大学文凭了。

  这所大学叫“博罗县村建设大学”,学员接受培训达到规定的学分,经村建设大学教务室审核合格后,可获颁“博罗县村建设大学结业证书”。取得结业证书的学员,参加毕业综合考试和实践考核通过后,再经校长批准,可获“博罗县村建设大学毕业证书”。

  博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村建设大学校长江菊莲说,毕业证的使用范围仅限博罗县,获得毕业证的学员,可优先获得征兵、就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员,还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

  培训农民57万人次

  8月21日中午,烈日炎炎,博罗县龙华镇竹园村村民徐联芳刚忙完冬瓜地里的农活。徐联芳有12亩冬瓜,每亩680—700株瓜苗,瓜上覆盖了薄膜。

  40多岁的徐联芳种了多年冬瓜,以前每亩瓜苗在800株以上,自从听了村建设大学的课程后,他每亩种少了一点,因为“有利于冬瓜苗的通风透气,施肥和防病”。同样是在村建设大学讲师的指导下,他把盖在冬瓜地里防止长草的稻草换成薄膜。如此改变后,尽管每亩地多花了70元的薄膜费,但冬瓜长得个头大,苗不容易焦,亩产量反而提高了。“值!”言辞不多的徐联芳说。

  竹园村有近三千村民,大多种植荔枝、龙眼和冬瓜,今年博罗县村建设大学到村里上了三期培训课,每期都有一二百村民参加,其中有一期是荔枝技术培训班,在村里的农业示范基地上课,“来了好几百人”;还有一期是龙眼保果培训班,因为村辅导站课室太小,只挤下了一百多人。

  村建设大学建立了四级教学网络,从县委党校,各镇分校,各村辅导站到农业示范基地,各级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上课群体,其中各村的辅导站和田间地头的示范基地是以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各村一般由村干部兼任辅导员,村支部书记兼任辅导站主任,镇分校由镇委书记当校长。

  博罗是农业大县,有50多万农业人口。自去年4月30日开办村建设大学以来,该县已经举办了4100期培训,共培训农民57万人次,“相当于每个农民都接受了一次培训”。

  市委书记村里上课

  2006年底,博罗县委组织部就酝酿开设一种针对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培训,这种做法当时在全国尚无先例。县委组织部长江菊莲回忆,当时为这个培训想了很多个名字:村大学,民大学,农村大学等,最后取名为“村建设大学”,确定以基层干部、农民和机关干部为培训对象,以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培训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博罗县委组织部的做法是:把全县32个涉农部门全部整合起来,建设全县的师资库,并且外聘省内外涉农的专家教授。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宝祺表示,这个创新的做法得到了各涉农部门和专家的支持,各涉农部门本来都有一些针对农民的培训课程,现在统筹安排,一些原来不同部门间重复上的课不必再重复,一些有示范性意义的课程则可刻成光盘更好地传播,节约了资源,也提高了效率。

  教学方式上,村建设大学实行“点菜式”培训,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学哪些内容,可以通过村里或者镇里“点菜”,也可以直接跟村建设大学办公室联系。“这样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大学。”县委组织部长江菊莲说。

  博罗县委组织部的方案得到了县领导和惠州市领导的支持,县委书记和县长亲任村建设大学的顾问,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除了给村建设大学题词和批拨专项资金外,还亲自到博罗县横河办事处河肚村给村民上了专题辅导课。

  如今,村建设大学已建起一个丰富的师资库,包括108名本地技术专家和16名客座教授;包含44个课题库,课题库涵盖了农技推广、农资信息、卫生、畜牧、国土、规划、信访等方面的内容。每个课题都有一个固定的授课人员负责,他们是课题所在领域里的权威,乐意传授知识,并且讲课比较精彩,形成了“教授和‘土专家’同台讲课”的模式。

  农民的“百家讲坛”

  村建设大学办到现在,开始取得成效。村大学编撰了自己的教材,把有示范意义的课程刻成光盘,在县里的电视台开设了“大讲坛”,还开通了“三农”服务热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冬瓜 重复 龙眼 荔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