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两会”关注农村发展


        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局长黄云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131.8万农村人口中,截至2007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解决77.7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98%,还有54.0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由于资金缺口大,完成这个任务十分艰巨。2008年,市水利局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水利,计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万人。同时,加大抗旱防汛力度,切实重视和解决干旱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

        “对农村贫困地区来说,扶贫开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完成全年27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年内解决0.85万人的贫困问题。。”市农办主任李向军说,2008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以提高贫困农民致富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解决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温饱为目标,以服务贫困群众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继续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大工作重点,促进扶贫开发

  农业灌溉设施投入加大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灌溉工程要是出了问题,农业发展就无从谈起,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发展。”两会期间,一些从事农业工作和熟悉农村经济的代表,特别是各县区的领导代表们强烈呼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对水利灌溉工程的投入。

        “水利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农业的命根子,希望政府向全市130万农民倾斜投入。”白平怀代表说,尽管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很大,而且每年都有所增长,但是,和城市建设的投入相比,总感觉不够。他说,榆中县的水利设施运行年久,最主要的西电和三电工程都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的运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水费不到成本的50%,水费高了农民又接受不了。

        市水利局局长黄云飞说,我市现有水利工程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设施老化,我市的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在布局和灌溉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不适应的矛盾日趋明显。

        黄云飞表示,为解决当前的矛盾,市水利局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力争使问题和困难有所缓解。2008年,全市将新增有效、保灌面积各1万亩;完成节水灌溉10万亩;争取国家、省上各类水利专项资金800万元;夯实水利行业基础,增强水利发展后劲,完成重点水利工程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

  大力发展乡镇非公经济

  部分政协委员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提案中指出,我市乡镇企业由于先天不足,缺乏技术和有效管理、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已经很明显,各乡镇已经有部分企业因此而倒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建议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改革力度,把乡镇企业发展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采取破产、股份制、招商、整合资源等形式,通过体制创新,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完成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以股份制经济和私营经济为基本形式的所有制结构。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技术比较先进、经营机制灵活、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部分来自县区企业的人大代表建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一要转换经营机制。既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也可采取兼并、股份制等形式,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界线,建成大型龙头企业;还可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参与乡镇企业改制。二要调整优化结构。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重点发展优质、高效、传统、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建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市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局、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李天亮说,乡镇企业是非公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按照这个指导思想,今后我市将切实推动实施"4111"主体成长工程,即“十一五”末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上3亿元的工业企业10户;科技成长型企业100户;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中小企业1000户。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的目标任务是,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0%,达到283.7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0.3%,达到141亿元。为实现这个目标,将积极落实国家、省上支持乡镇企业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市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局的职责,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非公企业制度;不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坚持围绕发展搞协调的思路,进一步形成合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农民增收 农业和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