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杭州政协委员建议:新农村建设应重视“食利阶层”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郊区农村已经出现了一批“食利阶层”。如杭州市西湖区的城乡结合部和部分乡镇,近几年来掀起了一股私宅建造热,其原因是部分“洗脚上田”的失地农民仅依靠出租房屋或村集体分红,就能获得不少收入,成为典型的“食利阶层”,这一现象在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较为常见。但村建设要求农民住宅“公寓化”,需要将部分农民住宅拆旧建新,受到不少农民的强烈反对,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农民拆掉旧房后将失去房租收入来源。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社会震荡。

  据笔者了解,近年来,这些地区在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和引导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政府热、农民冷”的现象,许多农民“主动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洗脚上田”,但他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失地农民就业意识消极,仅仅依靠出租房屋和集体分红维持生活。一些人无所事事,整天搓麻将、打牌、喝酒、赌博,其消极影响已波及下一代。目前,这类人员虽然数量不大,但已呈逐年增长态势,加之农村集体资产普遍已实行股份制改造,农民持股“生不增,死不减”,再用不了多少年,这些“食利阶层”的就业及生计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为此,笔者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把农民就业作为最根本的问题来对待。如果农民就业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农民增收成问题,生计也不保险。农民收入低,农民工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村面貌变化慢,其本质就是农民就业难。各级政府应有组织地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力度。各级政府也应加强调研,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实施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变农民就业“各自为战”的局面。

  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农民的就业培训。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的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缺位倾向。从多年的实践看,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脱离社会实际,要么培训后技术用不上,要么是就业后所学技术无法用,在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法和培训管理体制上,目前都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地方以技校生、职校生来冒充农民工的培训人数,骗取培训任务和国家划拨的培训费用,这些问题较为严重,必须尽快改进。

  三、要进一步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奋斗精神。要把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教育,使他们克服怕吃苦、怕约束、爱面子和小富即安等心理,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各级地方党政领导要有正确认识,不能把目前农民的“食利”现象当成农民富裕的政绩来看待。另外,社会各界也不能忽视农村高收入群体的需求,要正确引导“食利阶层”的投资、生产和消费。

  引导失地农民再就业是让“食利者”变为“劳动者”的有效途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土地 处理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