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湖州模式”又添精彩


        湖州市社会主义村建设综述

  湖州在线讯 以“湖州模式”而享誉国内的我市村建设,2007年又添新的精彩。

  我市以荣获2006年度村建设全省优秀为动力,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将村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百千”工程实施、实验示范重点区域创建、市校合作项目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等工作重点,大力强化“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村建设推进机制,深入实施“1381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市校合作共建力度,社会主义村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2007年收获硕果,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8.84亿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36元,同比增长14.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6:1左右。

  全面推进村建设实现新成效

  我市在推进村建设中,注重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着力抓好市校合作,大力实施村实验示范区八大工程,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重点,强化基地建设,制订了《关于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模式,对种植、水产等提出标准,并全面启动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建设20个,4个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也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创建兴林富民示范镇4个、示范村21个,新增生态高效(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全市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189.29万亩。

  农业龙头效应不断扩大。全市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59家,累计达到402家,其中“亿千”企业新增8家,累计达到33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05家,带动农户52.04万户,其中新增粮食专业合作社10家,涌现了德清徐家庄黑鱼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带动力强、作用明显的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去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安吉县省级社会主义村建设科技促进试点县建设,德清县申报省、部级社会主义村建设科技示范点,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投入运行,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落户湖州。农技推广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83户。

  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39只,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双双实现零的突破,其中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3只,中国名牌3只。目前,已有农产品注册商标820件,获省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80只。通过创名牌活动,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仅销往上海的农产品全年完成48.53亿元。

  农村二、三产业增长快速。通过推进农村工业制造中心建设、加快农家乐发展提升、开展争创特色产业强县强镇活动等措施,促使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特别是全市以提供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参与等多层次服务的农家乐发展势头强劲。到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家乐、渔家乐等3000多家,新创建省级农家乐示范村(点)9个。

  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增大。全年协议外资项目133项,总投资10.94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6.07亿美元,实到农业外资项目92项,实到外资1.298亿美元,连续第七年名列全省前茅;农业利用市外内资实到22.24亿元,同比增长24.1%。

  “百千”工程深入实施。坚持将“百千”工程作为推进村建设的龙头工程,以规划为先导,以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围绕注重全面惠及、城乡互动、生态优先、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主体提升“六个注重”,深入实施新一轮“百千”工程。去年全面完成了28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覆盖面达到47.5%,有40个村成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新增完成整治行政村127个,累计完成712个行政村、742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475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0%以上。

  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去年,市校双方围绕三大平台建设和合作项目实施,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切实紧密联系,全力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增合作项目172项,累计达到409项,其中与浙大合作项目新增117项,累计达到303项,完成118项,完成投资11.12亿元。合作平台建设有了新进展,“浙大—湖州蚕桑产学研创新中心”、“浙大—长兴动物科技产学研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创业中心投入运行。作为市校农业科技服务主平台的“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中心”签约揭牌并宣告成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清理 土地 农产品加工企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