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匠人”钟成虎


  上个世纪90年代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国内知名的上市饲料企业和种子企业工作,期间还通过参加统考并读完西北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结缘缓控释肥,源于他在肥料企业的工作经历。“当时国内缓控释肥刚刚起步,我对一些中国专家对养分释放机理的解释总感到疑惑。”钟成虎说。

  同所有的技术控一样,钟成虎信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匠人准则。为了弄清缓控释肥原理,他从2005年开始认真学习英国泰勒和佛郎西斯出版社的《片剂包衣的工艺和原理》,逐步了解包衣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同时学习环氧树脂、聚氨酯、乳液等化工书籍。尤为重要的是查看美国专利局和外国公司在国内申请的专利,学习和了解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理念。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忽然一天,你会发现控释肥的本质完全透明了,之后就会海阔凭鱼跃,进入技术求索的自由世界。”钟成虎如此回忆当初的技术攻关历程。

  这位潜心技术的匠人第一次崭露头角是2008年在山东临沂召开的缓控释肥论坛上。当时国内的主流包膜工艺均是添加溶剂,学院派的专家教授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溶剂工艺上,这是因为一方面溶剂工艺在流化床上容易实现,同时也是因为受到医药行业水溶性树脂的影响。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钟成虎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无溶剂生产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工艺。抛出这个观点后,引来学院派权威的一片嘘声。如今,七年过去了,再没有人怀疑无溶剂包膜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匠人”的农业梦

  在缓控释肥领域的耕耘让钟成虎拥有了一家上规模的公司,但骨子里,他终究还是一个匠人,一个奉技术为上帝的人。在他眼里,技术最终要服务于农民用户,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为之创造价值,最大的乐趣在这里,而不是金钱和虚名。

  在攻克了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后,这两年,钟成虎醉心于小麦的一次性施肥研究,每一次成功都让他兴奋不已。2015年,在山东小麦产区,麦子快成熟时发生强对流天气,大面积小麦倒伏,而使用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控释肥的小麦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麦坚强”由此声名鹊起。“小麦一次性施肥解放了劳动力,而且我的研究还发现,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点特别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根深自然不易倒伏。”钟成虎解释。

  技术控的人虽然不爱声张,但却往往在科学问题上最为有勇气。在三大主粮作物中,目前一次性施肥主要还是玉米,小麦和水稻均鲜有涉及,这主要不是传统种植习惯所制约,而是技术问题。钟成虎在小麦施肥上已经突破,对他而言,下一个目标是水稻,目前已在部分稻区进行前期试验,并获得突破性性进展。

  “水稻一次性施肥已经为时不远了!我们今年将在稻区开始进行大面积布点试验、示范和推广。”只要谈到技术时,钟成虎就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采访手记

创新最需要定力

  农资行业是一个浮躁的行业,这不是个别现象,这不仅仅是指一小撮企业造假售假,而是全行业缺乏应有的技术创新的定力。

  这些年,肥料企业大刮营销风。诚然,不是说营销不重要,酒香还怕巷子深,问题在于营销的基础是产品,脱离了产品而追求所谓模式创新,甚至不惜玩弄噱头和忽悠,这就是营销过度了。

  钟成虎及他的公司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十余年如一日,以技术创新为唯一要务,心无旁骛,这对那些一味炒作营销的企业应该有所启发。二是专注才能修成正果。在企业发展路径上,全面开花固然可喜,但实践证明,多数情况下,贪大求洋只能一事无成,技术创新最需要聚焦,最需要定力。这一点,在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差异化的前提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前提必须是专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水稻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