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他们共同的儿子” ——记慈善公益奖获得者、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
□□ 本报记者李海涛张培奇
39年前,他是吃百家饭的苦命孩子;39年后,他是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他曾经是提灰搬砖的小工,如今是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同时他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老之星。他就是河南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被誉为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黄久生。
经过多年的打拼,踏实肯干、勤学好学的黄久生的工种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职位也一步步得到提升,从小工到组长、班长、队长——一直到现在成为中建七局第一建筑公司郑州分公司的项目经理,并且带出了一支技术强、本领高、被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鸟”的队伍。
有了一定能力后,黄久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报恩。从1996年开始,他每年春节前夕都出资数万元让镇里的民政部门为当地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老人们买米、买面、买油、买肉。2008年,他出资45万元,在双柳树镇建了一家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给的补贴外,其余的费用都由黄久生个人担负。15年来,黄久生把积蓄中的一大部分都用在了这些老人身上。现在黄久生供养着700位老人,他说:“我是他们共同的儿子。”
除了关怀老人外,黄久生对家乡的建设也倾注心力。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黄久生捐资13万元为镇上购买防护物资。2007年底,他投资为晏岗村夏楼组每家都安装了自来水,又将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前,并在村口修建了一座感恩亭,旁边还安装了健身器材。
黄久生带出来的人陆续给家里盖上了新房子后,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黄久生。黄久生安排大家和自己一起住,手把手地开起“小灶”,经过他培训的人从此端上了“技术碗”,吃上了“手艺饭”。他也因此成为大家寻求帮助的“避风港”和开始新生活的“始发站”。
2004年春天,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的支持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黄久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柳树镇的农民工党员回到了“娘家”,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有建筑工人、保安员、保洁员、驾驶员。支部现在建有2个党小组,10多个“流动党员之家”。
几年来,在黄久生的带领下,农民工党支部为大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仅讨薪一项,就为上千农民工讨回2000多万元。通过这个党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就有一万多人。他们每年都给家乡带回上亿元的劳务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1-02-26/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