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带瑶族“非遗”出山,引“超级稻”进村


“我和龙山有缘。”陈宏强说。2014年7月,刚刚本科毕业的陈宏强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龙山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2021年11月,陈宏强再次来到熟悉而又陌生的麻江,担任龙山镇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村里的群众一起奔赴新征程。

陈宏强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人才培育、产业兴村”两条发展主线,深挖当地文化遗产资源,依靠南京农业大学的强力支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陈宏强注意到的第一个特色产业是河坝村的枫香印染。枫香印染技艺是河坝瑶族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图案清新明快,画面精细,纹样寓意吉祥,独具风格。但伴随着文化冲击、乡村“空心化”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枫香印染技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遭遇了新问题。到村后,陈宏强先后拜访了12位枫香印染传承人,了解到枫香印染技艺传承和发展的瓶颈。结合走访调研情况,陈宏强联系了学校人文学院专家教授,结合传承发展实际,制定了《河坝村枫香印染技艺保护方案》。

同时,陈宏强和村干部共同构建“高校+合作社+企业+绣娘”新模式,帮助河坝村枫香印染非遗传承人注册公司、设计制作商标、搭建网络平台、对接文化企业、争取销售订单。陈宏强还通过村级注册的公司平台与村里80位“留守绣娘”签订了灵活就业协议,把争取到的订单分派给她们,让她们在家就能完成订单任务,一年能增加1500元到2000元的收入。

瑶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块“非遗招牌”也在慢慢变成带领村民致富的“金字招牌”。去年底,陈宏强帮助申报的两项枫香印染产品获评贵州省“黔系列”品牌。

陈宏强觉得,既然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是关键一环,而学校无论是农业技术还是科普知识,都有充足的教学资源,那完全可以把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知识、增长技能。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宏强便在村里搭建了乡村振兴夜校,制定了符合河坝村实际的夜校课程,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园艺学院、草业学院专家教授,“线上+线下”讲授技术、指导生产。慢慢地,村里来上夜校的人越来越多,掌握种植、养殖技术的能人也越来越多。

麻江县素有“锌硒米之乡”美誉,河坝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种植。南京农业大学早在2016年就将一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引入麻江县试验种植。经过多年试验,最终选择“宁香粳”系列水稻在麻江县进行推广。其中,“宁香粳9号”水稻在2021年测产中获得了亩产700.3公斤的丰收成绩。

这么好的稻种,受制于种植习惯,村里没人种。陈宏强接过驻村“接力棒”后,希望更多村民种植“宁香粳9号”水稻,提升产量,带动增收。但是当时,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村里的老百姓很谨慎。

“书记,这个品种我们没种过,你们这个技术我们也没见过”“书记,你们这个种植密度太大了”“书记,我们没见过种水稻还要晒田不留水的”……许许多多的质疑声一度让他“怀疑人生”。

“稻种、育苗、肥料,我们免费提供给你们,你们只要按照技术要求去种植,如果有损失,我们来补偿。”在种植推广的院坝会上,陈宏强先和19户村民订了种植协议,这份协议对种植户稳赚不赔。从春天到秋天,从育苗到插秧,从施肥到除草,从收割到加工,陈宏强做给群众看、带着一起干。2022年,虽然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干旱天气,陈宏强和村里的干部群众克服困难,稻米的产量比往年增加了近20%。

好品种自带流量,今年要求种优质水稻的农户越来越多,全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陈宏强说,河坝村党支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引导农户种好超级稻等主粮。本报记者 周静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枫香 水稻 品种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