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益起奔跑”,打造更闪亮的乡村振兴招牌


采访对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 王祥生

2019年初春时节,大山深处的华溪村,万物复苏,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乘飞机、转火车又换汽车,穿过一条条隧道、跨过一座座高山,来到这里调研“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情况。

时间的年轮滚滚向前,如今的华溪村发展得怎么样了?最近,记者在总书记同村民话家常的小院,见到了刚从浙江安吉学习归来的王祥生。

群山环绕之下,干净整洁的院落中,一张圆桌、几个石凳。围桌坐定,王祥生迫不及待分享了总书记来视察时的情景,细数了华溪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

记者:王书记您好!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不顾山高路远,换了多种交通工具来到咱村。请您讲讲当时的场景和心情。

王祥生:我们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镶嵌”在群山之间,土地分布零碎。过去,村民一年到头在“巴掌田”“鸡窝地”里刨食,收入很低、生活很苦,是比较典型的贫困村。总书记越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

总书记还踏着湿滑的台阶,前往贫困户谭登周家看望。老谭60多岁了,外出务工时受了重伤,老伴又患有慢性病。曾于2016年脱贫的谭家,2018年又因病返贫。见到总书记的老谭很激动,用手比划着说:“要不是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这么高了。”总书记握着老谭的手说:“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的好。”总书记的真情融在了话里头,让现场的我们都很是动容。

总书记走进老党员、脱贫户马培清家时,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他握着马婆婆的手,亲切地向她和家人问好。看到谷仓里装满粮食,厨房里挂着不少腊肉,了解到他们家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管护中药材基地等实现稳定脱贫,总书记脸上露出了笑容。在马婆婆的院子里,总书记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等围坐在一起,话家常、聊变化、谈愿景。

那时候,我们种下的黄精才刚刚冒芽儿。总书记详细询问了黄精的产量、功效、行情,又问我们:“这个产业选准了?”我和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异口同声地回答:“选准了!”总书记满意地说,选准了就把它发展好。

当总书记坐车离开我们村时,我站在总书记上车的地点,待了许久,想了很久。脑子里不断重复着总书记的嘱托,思考今后工作怎么开展,如何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幸福图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见到总书记的喜悦和激动,也确实一点一滴、逐渐转化为我们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和动力。从此,4月15日就成为我们村的一个重要的节庆日。每年我们会隆重举行分红大会,延续喜悦,品尝发展的甜蜜。

记者: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是很难的。可我们看到,中蜂、黄精、脆桃等产业如今都在华溪村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强村富民的一条条“支撑腿”。请您分享一下你们村的“产业发展经”。

王祥生:因地制宜很重要。我们村2万多亩森林为蜜蜂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中蜂产业,市场前景良好且符合实际。黄精是药食两用的草本中药材,我们村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黄精生长,以前老百姓经常上山采挖野生黄精食用,也有在房前屋后种植黄精的习惯。2018年,中益乡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反复论证选定黄精产业,并率先在我们村打造了200亩黄精产业示范基地。这几年我们扩大发展规模,如今全村已有730亩黄精。

我们有个理念是很清晰的: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只卖初级产品肯定不够。为此,我们建立了“村+企+户”黄精种植合作机制,完善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链条的最远端,一头是苗,我们搭建了10亩黄精育种温室大棚基地,培育了200万株种苗,不仅保证了自己的种植需求,还能大量对外销售。春节前这几天,订购电话响个不停,根本不愁销;另一头是产品,我们与企业合作研发黄精系列产品,建成黄精面条、黄精桃片生产车间,提升了黄精的市场附加值。去年,我们的黄精面条成功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1个国家和地区。

之所以选这个产业而不是那个产业,也是有讲究的。比起“从有到优”的中蜂和黄精产业,我们的脆桃算是“无中生有”的样板。我们先是到跟我们村海拔、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去考察,初步选定几个品种后,再请专业机构进村科学研判,最终确定现在的脆桃品种。为保证口感,我们坚持使用有机肥,还定期将土壤送专业机构检测,土地缺什么营养补什么。现在我们村的脆桃种植面积达158亩,线上礼盒销售与线下采摘相结合。去年,脆桃产业总收入达49万多元。就连桃花也能赚钱,吸引游客来观光,还为蜜蜂产业增加了一种优质蜜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精 土地 品种 面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