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天目湖 回报“慈母”恩
——农民党员沈祖富的乡村情与振兴梦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徐恒杰 李文博
天目湖生态农业园区。 李金堂 摄
天目湖地处天目山余脉,是江苏省溧阳市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的合称,1992年起当地发展旅游而命名为天目湖。
湖畔有个三胜村,隶属溧阳市天目湖镇。村里的农民党员沈祖富在外出多年经营贸易和从事建筑业完成资本积累后,怀着振兴三农、带领乡亲致富的社会责任感,率领创业团队再度回归农村。2005年以来,他累计投资十多亿元,流转山地8万余亩,建起了江苏省单体投资最大的丘陵山区农业园区——天目湖生态农业园,把荒山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流转土地的农民除了外出打工外,有劳动力的多数被聘用为农业工人,获得了稳定收入,兼顾了家庭经营,照料了老人孩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这里丘陵蜿蜒,绿水环绕,农家小楼星罗棋布,其中的竹塘自然村在实施旅游型村庄环境整治后,还成为全省推广的典型。
前不久,记者前往天目湖进行了专题采访。
从合作化到现代农业规模化
三胜村原名下田村,改名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村里人靠合作化生产不仅解决了温饱,家家户户还有钱买了蚊帐,泥腿子从此基本告别了祖辈挨受蚊虫叮咬之苦。村民们高兴之余联名给毛主席写信报喜。毛主席审阅后,感慨地在信上批注:“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并亲自将下田村改为三胜村,以寓土地改革、合作化、抗美援朝三大胜利之意。三胜村的村名,就此延用下来。
后来的三胜村,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又经历了穷困苦涩。沈祖富就赶上了那段岁月,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一家人曾连续3个月天天吃山芋、喝酱油汤。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因为下乡资本的注入,三胜村发生了巨变。
2005年,作为天目湖镇农民党员的沈祖富,从事贸易和建筑业致富后,决心投资农业回报家乡。他选择在三胜村一带,流转了周边包括相邻的安徽省部分村在内的30多个村的3万多亩荒山,创办了天目湖生态农业园。随后不久,园区面积扩大到7万余亩。在最初5年多时间里,园区累计投入5亿元,种植白茶2000亩、绿茶1000亩、精品水果2000亩,栽种苗木2万多亩,引种、繁育新品种40多个。所生产的“富子”牌天目湖白茶,被上海世博会评为十大名茶。园区先后被评为常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江苏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沈祖富因此而登上国际“一村一品”运动讲台,介绍“中国经验”,并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沈祖富告诉记者,唐朝诗人孟郊在担任溧阳尉期间,写下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而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天目湖畔,以及曾经在他困难时期帮助过他的乡亲们,如同慈母一般;他要尽其所能把回报慈母恩当作自己最大的事业。
天目湖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农业方面,而且其变化之大,连村民都感到吃惊。
三胜村60多岁的村民付国安说,这里曾经非常闭塞,自从有了天目湖生态农业园,交通发达了,进出方便了。许多村民靠土地流转几乎一夜致富,村民陈贵青一家因人多地多,得到流转金47万元。如今大家盖了房子,存了票子,还在园区挣着工资。更令人们感到高兴的是,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提升,村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之好远近闻名,成为村民的骄傲和上级重视的好典型。
在溧阳,像三胜村这样被下乡资本改变的村庄还有很多。
愿做促进共同富裕的乡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3/34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