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乡村规划要让村民共同参与


  一是主观认识上将城市、乡村作为两个体系考虑,存在“就乡村论乡村”“就建设论建设”思想,规划视角应转向城乡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二是技术方法上忽略了城乡差异,以经验教条主义方式进行规划,甚至有的直接将城市的规划标准套用到乡村规划,将城市园林造景手法运用到村居环境营造上。但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搬硬套的乡村规划很难成功。

  三是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蓝图”的落地实施,并不断引导村庄、村民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建设过程中。但是随着各地逐步重视乡村规划,并出台相关试点政策,个别村庄急于求成,寄希望于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申报试点时间周期过短,未能充分了解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曾文婷:有些规划设计非常漂亮,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卖家秀”和“买家秀”,规划和实施脱节。即使是知名设计师,要避免从城市到乡村的“水土不服”,也必须从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站在田里进行规划。

  乡村规划不只是规划师个人作品和个人情怀的表达。我认为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该在城乡发展战略的宏观认识基础上,扎扎实实走进农村,踏踏实实研究乡村发展问题。首先规划师要深入乡村摸底调研,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了解村民的真实诉求和意愿,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从源头上确保规划建设方案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规划师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只管交图走人,而是一个长期的服务过程,要持续跟进规划的落地实施,及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组织专题讨论,提出最优方案和改进措施,还要现场指导、监督施工。

  

  乡村规划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必须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既要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便利,也要兼顾返乡创业和下乡旅游等特定人群,营造主客共享的乡愁故里

  

  主持人: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也是如此。具体到乡村规划中,您认为应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

  曾文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规划都是重城市轻乡村。然而乡村不仅是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居民乡愁的寄托。尤其是四川省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规划更应落实好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具体说,应通过规划放大乡村的优势,补齐乡村的短板。乡村的优势就是山清水秀、生态自然、生活闲适等,所以我们进行规划不能一味模仿城市,更不能把城市那一套理论直接用在乡村,而是应该量体裁衣,做出体现乡村特色、留住浓浓乡愁的乡村规划。从补齐短板来看,就是要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在乡村生活的人可以享受与城市一样的读书、就业、医疗等服务。人们选择城市或乡村,只是生活方式不同,但生活的幸福美好应是无差别的,进可以享受都市繁华,退可以体验田园牧歌的悠闲。

  陈安华:乡村规划要处理好城乡关系,首先必须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关注村居环境美丽宜居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条件成熟的乡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一些面向县域甚至城市圈的特色医疗、教育、文化项目,促进产业、资金和人才下乡。此外,乡村规划要保护地域文化,鼓励公众参与,在公共空间和环境风貌建设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既要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便利,也要兼顾返乡创业和下乡旅游等特定人群的生活习惯,在阡陌交织的田园风光中,营造主客共享的乡愁故里。

  

  主持人:与大中城市相比,在县域范围内打破城乡分割格局,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本更低、更具现实可行性。那么在乡村规划中,应如何处理好县城、乡镇和村庄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有序规划推动形成县乡村统筹发展的格局?

  饶罡明:黟县目前已经打造了“宏村艺术小镇”“西递遗产小镇”等特色小镇,其中主要的经验就是对城镇和乡村布局进行统筹谋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把城镇与乡村贯通起来,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处理 载体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