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姚惠芬:落针成画 探寻苏绣当代性


姚惠芬:落针成画 探寻苏绣当代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姚惠芬:落针成画 探寻苏绣当代性

  

  图为姚惠芬在刺绣。 资料图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古诗中描述刺绣的精妙字句,在姚惠芬手中曼妙成真。姚惠芬是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她首创“简针绣”技法,推动苏绣与当代艺术融合,她创作的苏绣艺术作品曾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姚惠芬出身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东渚镇一个苏绣世家,她的父亲和爷爷是画绣稿的,母亲和奶奶都是绣娘。自幼她就在绣花绷架旁游弋穿梭,终日见奶奶、母亲绣一幅幅《观音》《百子图》《波斯猫》等,耳濡目染学到了针法。

  “有一回,我跟父亲去苏州吴县刺绣厂,看到一位师傅正在绣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那一刻我就心动了,萌生了去学习的想法,我就让父亲到苏州帮我找师傅。”姚惠芬说。

  姚惠芬先后跟随多位老师学艺。其中,1987年,姚惠芬拜沈寿“仿真绣”第三代传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为师,学习“仿真绣”技艺。而后,她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娴学习“乱针绣”技艺。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姚惠芬扎实地掌握了仿真绣和乱针绣,得到这两种技艺的真传。在刺绣创作时,她灵活地运用这些不同的针法,并自如地切换,最终完成一幅幅精美绣品。

  苏绣长卷《姑苏繁华图》是姚惠芬及其绣娘团队历时数年创作完成的。该绣品灵活运用了十几种传统苏绣针法和500余种各色丝线。200多年前苏州的湖光山色、阊胥城墙、沿河市井、民俗风情等都纤毫毕现地精绣了出来,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原画作的神韵气象。

  

  十年探索,首创“简针绣”技法

  “我不想重复自己,我一定要绣一些不同的东西。”姚惠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经过10年探索研究,2007年,她将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与西方的素描技法相融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刺绣技法——“简针绣”。这是一种适合表现素描人物肖像的新刺绣方法,以最少的针法、最素的线色、最精练的构图,表现当代苏绣全新的形式与审美。

  对“简”的追求,实际上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简”不是“少”,而是“一木一石”,当有“千岩万壑之趣”。“油画作品,我们通常是乱针绣的反复叠加,有时四五层,有时七八层。而简针绣是一次完成,做了大量减法,看上去简洁、纯粹,针法就是滚针、接针、套针、加一点虚实乱针。”姚惠芬说,《葡萄少女肖像》《达·芬奇自画像》是其简针绣的代表作,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丰满。

  在创作之余,姚惠芬喜欢去美术馆看绘画和书法作品,因为在鉴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能获得创作灵感。例如《达·芬奇自画像》,灵感便来自于她逛波士顿美术馆时的一次缘分。东方的刺绣和西方的速写、素描,代表着不同的艺术审美,在姚惠芬的手下,通过有机碰撞与巧妙的融合,产生一种独特而新颖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

  

  探寻苏绣当代性,闪耀威尼斯双年展

  2017年,在“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里,姚惠芬、姚惠琴姐妹同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以宋代名画为刺绣蓝本创作的《骷髅幻戏图》系列和其他二十多幅苏绣艺术品一起亮相,成为此次中国馆所展示作品的一大亮点。这是苏绣第一次进入世界顶级艺术大展,也是苏绣当代化的有益尝试。

  《骷髅幻戏图》原是南宋画家李嵩的经典作品,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与大胆另类的创作构想,吸引诸多学者不断探寻其深层寓意。妇人、婴孩、大小骷髅,形成生与死、老与少的鲜明对比。《骷髅幻戏图》系列刺绣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邬建安设计,姚惠芬绣娘团队创作完成。在姚惠芬团队的手中,《骷髅幻戏图》系列“一图九变”,针法、色彩、光感、层次各不相同,同一幅图样竟有了9种风格,讲究“不同而和”,针法和针法之间充满对立的张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波斯猫 白兔 羽毛 葡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