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委党校 张伟 恩施市龙凤镇党委 刘伦
发展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恩施市龙凤镇坚持党建引领,抢抓改革契机,释放农村宅改试点红利,激发村民内生动能,努力探索“党建+产权改革+村集体经济+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循环发展路径。
精准编制规划
整合资源利用途径
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共谋,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听取群众意见,精心编制重点村乡村振兴规划。
(一)产业为主,围绕产业链编规划。打破村级行政区划,重点围绕市级十大产业链项目建设,跨区域谋划项目,实现点、线、面联动发展,协调推进。将全镇范围内18个村、1个社区,划分为南部、东部、北部三大板块,构建功能突出、错位发展的三产融合产业空间布局。
(二)交通为先,依托契机编规划。延伸沿河大道、龙凤大道、清水走廊建设,利用已形成的城郊游热度,形成集露营、烧烤、亲子水上项目开发为一体的近郊休闲基地。借助209国道绕城线、318国道改扩建、机场快速通道项目建设,打造集物流仓储、现代农业为一体的产业转移承接新区;延伸龙青线、双龙线、三龙线建设,利用青堡与重庆市奉节县龙桥乡的旅游热度,谋划跨省近郊旅游、康养中心建设。
(三)项目为王,围绕大项目编规划。以村集体资源为依托,以合作开发、专业运营、利益共享模式,推动大转拐新产业园建设。做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集镇民族化改造升级,拆除沿河两岸已征收房屋,改造龙洞湾片区、龙凤老集镇,打造餐饮、文创、小商品创意街区。加快城市片区综合开发,规划滨水生态社区,以小龙潭吊桥、曙光大队旧址、民城遗址为点打造集土苗风情、文旅、康养、网红打卡点等于一体的民城影视基地。
释放政策红利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依托全国第二轮宅改契机,深化宅改试点建设,创新村集体经营性公司联营模式,集聚有效资源,实现资源升值赋能。
(一)创新组织模式增活力。以党建为统领,村两委为核心,跨村组建村集体公司联营平台。以村庄为旅游开发平台,用“平台+引流+共享”模式,汇聚力量,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遵循村民主体地位,将闲置住宅、土地、山林等资源折股量化,开展“三股改革”。以基本股为基础,保障村集体和村民根本利益;以交叉股为核心,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调节股为方向,保障效率,兼顾公平。通过“三股改革”,形成无物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的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组建行业自管协会,实现产业共谋、利益共享、村庄共治、村民共富,集聚乡村发展的初始资源及资金。
(二)开展国土整治聚资产。积极对接州、市国土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合理调整“三区三线”范围,破解山区建设用地零散化、碎块化现象,为村庄后续发展留足空间;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调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拆旧复垦、土地整理,集约化用地,实现指标统筹使用、镇内调剂。
(三)推动试点改革聚资本。以双堰塘村为试点,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集体宅基地改革方案,依法、有序、公开将宅基地使用权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让,有偿使用。2022年3月2日,双堰塘村首期5宗宅基地使用权出让拍卖成功,总成交价91万元,净收益85万元。村两委将收益用于后期产业规划、微景观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为后续循环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青堡村立足本村7700亩村集体山林资源,通过与坝漆企业合作,联合村民开展漆树种植,围绕漆树资源进行功能漆制备、日化产品、药食同源食品等研发,做好一二三漆产业链融合发展。
(四)撬动联合经营聚人才。乡村振兴中只依靠村两委成员开展产业谋划、资源资产运作,难以成功,需要采取股份合作、联合经营模式,将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到乡村,共谋发展。双堰塘村与专业民宿设计团队合作,对村内180亩闲置用地整体设计、包装策划、联合经营。通过深耕“双堰农耕、双堰农旅、双堰农宿”品牌建设,打造农耕体验、绿色产品、高端民宿集聚区,在品牌塑造、资源共享、业态布局、营销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从而使人才聚起来,资源活起来,乡村美起来,腰包鼓起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5/34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