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用群众文化活动凝聚奋进力量


黄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潘郭华

黄梅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禅宗祖师传说等四张国家级非遗名片,连续五届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黄梅县注重发挥文化文艺资源优势,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奏响团结奋进主旋律

在全县上下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宣传庆祝活动,汇聚起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一是讲出了时代最强音。组建党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多样化宣讲队557支,开展常态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

二是演出了黄梅泥土味。突出党史主题、融入时代元素,创排抗疫题材黄梅戏音乐剧《我的乡村我的亲》,推出革命歌剧《长留浩气在人间》、改革发展题材黄梅戏《逛新城》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精品。组建红色文艺宣传“轻骑兵”17支、文艺巡演小分队480支,以黄梅戏、采茶戏、群口快板、鼓书、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开展文艺宣讲活动80余场,把党史文化大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三是赛出了奋进新激情。面向全社会征集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原创诗词作品、楹联作品、书法美术作品,评选布展各类文艺作品1000余件。

画好共同缔造同心圆

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润滑剂作用,以文化力量助推共同缔造。

一是推动思想同频。组织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围绕共同缔造理念创作一批阐述思想、宣传理念、凝心聚力的文艺文化作品。依托乡村大舞台和垸子夜话,先后在60多个村(社区)开展了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宣讲活动,为共同缔造活动宣传造势、凝聚人心、鼓舞干劲。

二是推动阵地同建。先后投入近5亿元,新建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县财政预算810万元,对新建和改扩建的16个乡镇文化站实施奖补,全县16个高规格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工程全部完工。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县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列支2300万元,建成500多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村级数字农家书屋,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三是推动队伍同育。坚持专业、业余、管理、志愿四支队伍一齐抓,建强文化队伍。把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业余文化骨干、文化热心人、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等社会文化人才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4个注册民营剧团,18个文艺协会、千名民间文艺骨干,600余名乡村文化管理员、1000多支村级文艺团队、3000余名文化志愿者,常年扎根在基层、活跃在农村,成为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坚定不移走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一是通过文旅活动扩大景点影响力。组织非遗文化活动进景区、体育活动进景区活动,开展学生研学旅游活动,组织作协、美协、摄协、楹联协会等文艺工作者深入各旅游景点开展文艺采风和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文化传递、网络传播,有效激发起人们游兴玩兴,提升景点知名度。

二是通过文化体验增强景点吸引力。在乡村旅游景点打造黄梅戏、岳家拳、黄梅挑花等群众性文化体验活动,推动乡村旅游由景观游览向文化体验升级跨越,大大提升了景区人气指数。2022年春节期间,问梅村里幸福年主题活动,吸引游客4万人次;五一期间,“东山问梅 国风上潮”文化节活动接待游客2万余人;蔡山梅园、苦竹养马抗金城、濯港太白小镇等景点开展非遗岳家拳展演交流、非遗展览、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和互动。

三是通过产业延链提升旅游竞争力。大力培育文化体验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乡村民宿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开发特色鲜明群众性文化产品、文创产品,延伸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2022年以来,全县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苦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