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以推广服务体系为载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一是应鼓励和支持涉农高校建立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技术服务网络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整合涉农高校科技资源,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二是涉农高校应主动围绕所帮扶市、县(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推广一项实用技术、打造一项产业品牌、建好一个乡村科技创新示范点”的工作思路,积极转化和推广乡村所急需的农业农村新技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树立“农村、农企、农户、高校”四方联动的“农校结合”人才培养理念,采取产学研合、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和校地共建等多种办学形式,提升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服务农业能力。

以厚植人才基础为抓手,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充分发挥涉农高校重大科技项目凝聚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培养农业农村科研领军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二是紧密结合农业农村产业特色和发展亟需,科学设置高校涉农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和输送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三是建立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到乡村基层和中小企业挂职、兼职、任职与离岗创业等灵活机制,形成上下贯通、产学研用紧密衔接的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实现涉农高校与乡村人才双向流动共享。四是整合培训资源,搭建乡村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分层次分类型的乡村人才培训,壮大乡村人才振兴的内生力量。五是进一步创新人事聘任政策和科研评价考核体系,大力激发涉农高校科技人才服务乡村的动力与活力,增强高校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强化乡村科普为途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涉农高校可积极依托各级科协、学会和相关机构,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培育专业科普团队,围绕乡村振兴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乡村组织开展“科学技术下乡”“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普报告(讲座)、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不断扩大科普宣传教育覆盖面。二是充分发挥涉农高校科普场馆、实验室等面向乡村民众的科普展教功能作用,发挥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中国e站、科普融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以科技赋能治理为突破,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涉农高校应主动做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校本政策顶层设计,引导乡村与高校建立长期对口科技帮扶关系,逐步形成以县(市、区)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科技特派员、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等为依托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同时,涉农高校应加快融入农业农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为改变乡村治理模式和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加快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以政府主导为推手,提升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稳定增长机制。对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高校科研项目,予以优先保障支持。以竞争性项目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高校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二是强化政府宏观引导,健全完善涉农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协调服务机制,明确涉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的功能与职能定位。三是发挥政府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宏观调控职能,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为涉农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扶持及法律保护。支持高校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实施“农校对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农业创新创业项目,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四是完善“科技成果披露制度”“科技计划成果后评估制度”以及“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等机制,破解高校评价考核体系与标准存在的弊端,矫正科技成果评价中片面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不良倾向,建立更全面、客观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价体系,鼓励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服务 转化 强化 农业技术推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