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圣地水乡”走在前


“圣地水乡”走在前

——山东济宁市瞄准难题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赵炜 蒋欣然

  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山东省济宁市“圣地水乡”的印象深入人心,优秀传统文化已享誉中外,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如何?

  全市常住人口约840万人,在山东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六;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9.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5亿元,分别排名山东第六、第五。

  2021年,济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6.2亿元,位列山东第三;土地流转率63.5%,居全省第二;省对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排名第二。

  以“中等生”底子,干出“优等生”成绩,济宁三农工作做对了什么?

  济宁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洪正揭开谜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个走在前’的总要求,济宁始终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坚定扛起农业大市担当,围绕破解‘人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种’‘产业如何壮’‘乡村如何治’等关键问题,勇闯‘乡村振兴合伙人’‘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五堂品牌引领善治’等路径,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济宁篇章。”

  

  人从哪里来——

  

  创新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

  走进泗水县济河街道夹山头村,只见山水环绕间坐落着一座红瓦石墙的粮仓,粮仓内宽敞透亮,一张黑色的长木桌摆放在中间,桌上花瓶、笔筒、茶杯、纸稿等摆放得错落有致,四周窗帘白绿相间,让人心情舒畅——这里已被改造为“等闲谷”美术体验写生中心。

  “粮仓建于1968年,当年是战备库,后来一度荒废。我们进行改造,就是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把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结合,推动业态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项目负责人田彬介绍。

  从事艺术设计行业的田彬,缘何到此找寻“诗和远方”?这得益于济宁“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的吸引:精选乡村产业合伙项目,面向社会发布合伙人“招募令”,量身定做优惠政策,通过创办企业合伙、资金技术入股合伙等方式吸引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现了“引人才、兴产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据介绍,济宁通过创新招募方式、合作形式、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导、平台支持、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合伙人招募机制,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使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

  目前,济宁市县两级共招募合伙人510名,落地项目460个、吸纳就业3.2万余人,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人才要素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正加速集聚。

  

  地该怎么种——

  

  “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解难题

  “每亩毛收入1300多元,挺好!跟你最初给俺保证的差不多。”在嘉祥县卧龙山镇姚仿村的地头上,村民陈景华的话让县金丰公社社长张庆贵悬着的心落了地。

  今年,张庆贵对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托管种植了3万亩玉米。“一是依托金丰公社的支持,提供全程高质量托管服务,基本实现比一般农户‘多打200斤、多收200块’;二是合作社有4组烘干机械,日烘干能力在600吨以上,烘干后的玉米直接卖给收储加工企业,一斤往往能多挣不到一毛钱。”张庆贵这样解释他托管种地的底气。

  地块分散、农民老化、农业兼业……如何破解“地该怎么种”难题?这在王洪正看来,必须在调整优化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上做文章:“一方面提升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坚持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双轮驱动’,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

  ——高标准农田质量持续提升。济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投资金额由2019年的5.5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7亿元;通过数字化管理、绿色化保护、保险化保障,在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市耕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产品加工企业 耕地 土地 粮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