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人居有颜值 产业增实力 乡风更文明


人居有颜值 产业增实力 乡风更文明

——看福建省尤溪县如何“跳出”山区谋振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莫志超

  古民居错落有致,桂花香扑鼻而来,每到节假日和周末,有着“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等诸多美誉的桂峰村里便游人如织;万亩梯田镶嵌山地之间,掩映于竹海和云雾之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的保护和开发正在提质升级。

  山高岭多,村落分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尤溪县地处闽中,山区面积346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与省内沿海县市相比,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条件相对不足,乡村发展一度相对滞后。

  “我们紧盯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县乡村旧貌换新颜,迎来了全新发展阶段。”尤溪县委书记周庆裕说。2021年,尤溪县农林牧渔总产值89.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4元。

  这个森林覆盖率达78%的“千年古县”,正在闽中山区熠熠生辉。

  

  聚焦乡村建设,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历史文化意味‘浓’,历史建筑保留‘全’,历史名人影响‘广’,历史自然景观‘多’。”日前,记者来到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土生土长的讲解员操着浓重的“尤溪腔”向游客们专业地讲解桂峰的过去和现在。

  传承文化,旅游兴村。乡村建设脉络清晰的桂峰村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一金字招牌,不断充实文化旅游内涵。研学基地二期、农耕文化体验园、房屋民俗改造提升、蔡襄茶文化展销展示中心等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万元。

  乡村建设怎么抓?尤溪县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实施“一把手”推进、规划先导、农房建设管控、共建共享、党建引领“五项机制”,把全县250个行政村分别定位为发展文化传承型、产业融合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整村迁建型、保护开发型“六种模式”。其中,桂峰村等34个村被定位为文化传承型,秀峤村等91个村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型。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推动水环境治理、居住环境整治、风貌管控、基础设施提档、样板工程建设5类17项建设任务落实。目前,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

  在闲置房整治方面,落实“房长制”,实现组织机构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宣传服务到位、督查考核到位“四个到位”。2022年,县财政安排闲置房整治专项资金500万元,计划完成闲置房整治1600栋,目前完成整治1040栋,占任务数的65.8%。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有实力”的新乡村

  “全年产量3万公斤,销售额180万元。”洋中镇后楼村宏蓝生态蓝莓园建于2014年,负责人杨孝柱说,果园通过聚焦鲜果采摘、深加工并发展农家乐,有了不错的收益。

  “水稻制种基地2600亩、烟叶2400亩、食用菌800万袋、茶果2000亩。”后楼村党支部书记林城说,全村已形成茶果、食用菌、烟叶、林业、旅游业五大特色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

  产业旺、农民富。后楼村是尤溪县聚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

  围绕提升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新阳中心片区、食用菌、水果3条区域发展产业带,发展茶叶、食用菌、畜禽、果蔬、油茶、笋竹6个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群,打好建基促农、龙头带农、智慧提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引农6套高质高效组合拳,以“1366”为主要内容的“山区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区已初具雏形。

  着力特色和优势,集聚发展“两茶”、杂交水稻制种、食用菌等产业。目前,全县共有茶园9.2万亩、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订单3.1万亩、食用菌生产3.8亿袋,总产量28万吨(鲜品)。2021年,尤溪县被列入国家(福建)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2022年又被列入国家级制种大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定位 林业 制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