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老产业如何蹚新路?


老产业如何蹚新路?

——云南省文山市三七产业发展见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说起三七,行内的人再熟悉不过。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与人参、西洋参齐名,有“参中之王”“南国神草”的美誉,绝对是中药材中的“贵族”。如此珍贵的东西,在云南文山却不稀奇,因为这里的三七种植面积近5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三七供应基地,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三七之乡”。

  据相关史料推算,三七人工种植历史至今已有400余年之久。在文山直到20世纪80年代,三七才正式进入现代种植阶段。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三七产业已经成为文山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文山把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被列为云南“一县一业”进行创建示范。云南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以推动三七产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发力科技攻关补短板,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形成了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集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原产地交易市场于一体,具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和完善的行业法规体系,且与三七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和配套的三七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由此,其产业价值优势不断凸显。到2021年,文山三七产业实现产值125.6亿元,其中三七种植业产值12.1亿元,加工业产值26.1亿元,流通业产值87.4亿元。

  不过,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如种植端的连作障碍困局、加工端的产品开发难题、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以及全产业链发展不协调等。

  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坦言:“对于一个有着40多年发展历史的产业来说,只要敢于正视问题、直面短板,然后寻找解决对策,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产业发展,一定能逐步走出低层次发展阶段,向高层次迈进。”

  多年来,文山市坚持以科技为突破口,联合省内外科研机构、文山三七研究所、三七种植加工企业对三七种植各环节开展了系统性研究,通过科技攻关,有效地破解了影响三七产量、品质的一系列问题,为三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种植上还有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连作障碍。

  据了解,三七从一年苗移栽定植到成熟收获,至少要经历3年的时间,然而收获之后的土地一般要休整10年才能再次种植,不然很容易发生根腐病等病害,将严重影响三七产量和品质。

  尝试打破连作障碍,很多人都动过脑筋,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公司(以下简称七花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12月,七花公司智能温室投入使用,正式开启了三七全基质种植试验,目的是通过对水、肥、温、湿等内环境进行控制、调节,实现对三七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掌控。同时,全面了解三七对基质的适应性以及对水肥的需求情况。

  走进公司生产基地的智能温室,一株株三七苗长势正好。基地负责人、技术员秦孔云告诉记者,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观察发现,与传统种植相比,三七从种子到出苗提早了1个月的时间。同时,在温室环境中,可以打破春冷时节三七的休眠期,促进根部快速生长。“如果全基质试种成功,将来三七种植可能就不再受连作障碍影响。”秦孔云说。

  

  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向大健康产业谋突破

  不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是产业前行的动力,在三七的加工环节,亦是如此。

  2009年转型从事加工之后,文山华信三七科技已经开发出了第5代产品。文山华信三七科技负责人沙志辉说:“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低温物理粉碎技术,确保三七在粉碎过程中不被熟化,而且可以达到1200目的极细标准。三七粉、片剂类产品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

  从种植到原料贸易,再到加工,沙志辉深知其中的不易,这既有不确定的市场行情的影响,又有精深加工实力不济的难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三七 连作 温室 人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