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三问:我国耕地如何承载连年丰收?


  

  农田就是农田,要用来生产粮食

  粮为政首,地为粮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着重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彰显了保护耕地的坚定决心。

  “这片麦田在去年9月还是园地。”今年6月麦收时节,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东营北街村一位村民指着一片金黄的麦田感叹。这得益于今年2月河北出台的《2022年河北省耕地保护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建立“田长制”、全面实行耕地“进出平衡”和改进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同样是今年6月,海南省琼海市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将于今年内清退1.12万亩涉及“非粮化”问题耕地。

  要清退,但是不能“一刀切”。“对于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槟榔及其他非粮经济作物的现象,我们将根据不同情况,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分类制定稳妥处置方案,引导种植户逐步有序退出。”海南省琼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华涛介绍,以槟榔为例,将按其生长情况确定清理整治顺序。例如处于幼苗期、发生黄化现象、退化失管、低质低效,在环岛高铁和高速公路沿线的基本农田上种植的槟榔,要在年底前清理退回耕地;处于丰果期的槟榔园应考虑槟榔的生产现状,处理好槟榔果的采收和退出时间关系,逐步退回耕地恢复种植或置换补充;处于过渡期内的槟榔园,可采用“槟榔+粮食”的复合种植模式,引导农户套种大豆、地瓜等作物,既保障农民收益又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长牙齿”就是要“咬得住”,死死咬住耕地数量红线不松口,死死咬住耕地质量红线不松劲。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今年,农业农村部坚决把耕地保护建设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进一步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通知,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要求改进和规范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严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等。同时,深度参与‘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优先划定18.65亿亩耕地红线和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推动实行上图入库、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完成了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保护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特别是近两年,在一系列硬措施作用下,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了净增加。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耕地的质量总体并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69%左右,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部分区域耕地质量出现退化,特别是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东北黑土地退化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耕地质量提升不容忽视。

  针对东北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等十分突出的退化问题以及非法盗采、贩卖黑土资源等问题,世界上唯一一部国家层面立法保护黑土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在今年6月24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8月1日起实施。

  “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三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谷凤杰在长白山腹地出生长大,有着浓浓的黑土情怀。3年来,她和她的合作社一直在免费为农户实施秸秆还田工作,为的只是希望农民在增收增产的同时兼顾黑土地保护,避免农民因为种植习惯或成本增加等原因放弃秸秆还田。谷凤杰告诉记者:“把秸秆还田这项工作做好,既能保证来年出苗齐、出苗壮,又能保护好黑土地,防止土壤侵蚀。”

  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指导各地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在“十四五”时期开展黑土耕地保护利用面积1亿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治理大中型侵蚀沟7000条,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碎混翻压还田等保护性耕作5亿亩次(1亿亩耕地每年全覆盖重叠1次)、有机肥深翻还田1亿亩。“在保护中利用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黑土地”的理念正在白山黑水间生根发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槟榔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