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需要常态化激励


  施金通:内生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脱贫群众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上。因此,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就是要树立提升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工作导向。

  首要是在巩固产业方面为群众提供平台与机会,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遵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脱贫群众的就业与创业进行分类指导。因为每一个单独的群众个体本身具备的技能与适宜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打铁的人不能强行去种田,必须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他去打铁。这就要在搭建产业平台之初,留好路径,引导老百姓有效参与到我们搭建的平台中来。另外,基层党组织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村干部与工作队在搭建平台后第一时间为老百姓做示范,老百姓在合理指导下能放心、放手去做,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引导、相互联动的良性过程。

  

  主持人:新时代十年,我们通过接续奋斗,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十年来,您所在的县域或村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可喜的变化?目前群众的精神面貌如何?有哪些具体体现?

  雷兆文:在2014年初,井冈山贫困发生率高达13.8%,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600元,而到了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4551元。十年来,井冈山聚焦脱贫攻坚,实现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只是物质的富足,群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井冈山精神就是我们井冈山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聚焦“志智双扶”,建立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干部群众确保了精神上的“可持续”,实现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家风与乡风的同步文明。

  郭玲:近十年来,咸丰人民实现了由极度贫困到解决温饱装满“米袋子”、再到全面小康填满“钱袋子”的“三级连跳”。县域内形成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格局,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60元。脱贫攻坚不仅使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贫困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表现为群众增收致富热情高涨,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在乡村特色产业、旅游民宿等新业态,每年务工就业近9万人,广大脱贫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成了彭家沟、马倌屯等美丽乡村50余个。

  施金通:十八洞村坐落于武陵山脉中段,是湖南湘西花垣县的一个苗族村,本是因为有18个分岔的天然溶洞景观得名,但正是因为位处深山之中,交通不便,原本的十八洞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7%,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668元,用水用电都面临困难。因为相对闭塞,村民的思想也没有开放,收入来源只有传统农业,找不到创收致富的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落地开花,村里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搭建平台。在精准扶贫后,十八洞村的变化可以用“破茧化蝶”来形容。现如今,村里铺了柏油路,彻底解决了交通问题。随着5G信号与互联网宽带接入,智慧农业也发展起来,村里的农家乐、养蜂和猕猴桃种植等都形成产业规模,人均收入达到了2.3万元。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上,很明显能感觉到村民从以前那种不自信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了。家乡的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如今每年返乡的年轻人大约在200人,原来村庄留守、空巢等问题大为改善。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难点何在?

  

  ——既要防止物质返贫,也要着力预防精神返贫。只有“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主持人:物质脱贫后更关键的是要“精神脱贫”。您认为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或挑战?应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郭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如何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结合咸丰实际来看,目前大部分群众都能够依靠勤劳的双手稳定增收致富,但仍有少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当务之急是在防止物质返贫的同时,着力预防精神返贫,确保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落一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休闲 强化 相结合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