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围绕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怎样干好”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40余篇。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各级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开展示范创建。按照“规划设计不搞一个样、旧村改造不搞一刀切、产业发展不搞一窝蜂、资金支持不搞一样多”的原则,围绕207国道、355省道、沱涔大道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把全县312个行政村划分为乡村振兴卫星村、示范创建村、重点帮扶村、面上推进村4类,做到各级各部门驻村联点全覆盖,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年度、分阶段有序推进。2021年以来,召开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两次,在全县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
走进如今的山寨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干净宜居的新农村田园景色,村庄处处生机盎然,房前屋后整整齐齐。
“以前,还没进村,就能闻到一股鸡屎味,路上散养的鸡鸭随处乱跑,垃圾丢的到处都是。现在,在村里闻不到鸡屎味了,路边成堆的垃圾也看不见了!”山寨村村民激动地说。
据当地村民介绍,村里之前有许多空心房、危楼和废弃建筑,平时污水直流、乱排乱倒的现象随处可见。畜禽养殖缺乏管理,柴火杂物乱堆,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给村民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正是因为该村不断落实县委关于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村庄规划到位、奖励处罚到位的要求,努力实现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有偿化、卫生评比制度化,才有了如今焕然一新的山寨村。
2021年以来,江华县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创新“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以乡村振兴卫星示范村为重点,每村安排1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打造了沱江镇山寨村、白芒营镇拨干村等一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逐步推行乡村治理新机制。探索推行“乡村振兴民主议事月例会”制度,围绕“六议”“四好”,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监督者、受惠者。
“六议”即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事宜、议村级“三资”管理事宜、议产业发展事宜、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宜、议乡风文明建设事宜、议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事宜。
“四好”即选配好议事的人、明确好议事委员会的权、组织好议事的会、公开好所议的事。
截至目前,江华县拆除应拆除的空心房、乱搭乱建等2000余间,改造卫生厕所148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8%,改造农村巷道950公里、200.5万平方米。基本做到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各村面貌井然有序。
产业发展与务工就业两不误
一手抓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江华县流转土地30多万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3个,发展优质稻10万亩、茶叶6.6万亩、水果16.2万亩、蔬菜17.1万亩、食用菌年产6500万袋、油茶37.3万亩、烤烟5万亩、生猪年出栏58万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
发展家庭农场266家、专业合作社212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410余家。打造“瑶山雪梨”“江华苦茶”等一批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个、省“三星”及以上乡村旅游区20家、农旅融合产业基地8个、旅游研学基地2家、中国传统村落4个、最美少数民族村寨3个,打造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省级特色文旅小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1个。
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增收2330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达303个,占比95%,最多的村达80余万元。
坚持通过做大做强、做优园区企业,帮扶车间、农业产业基地等方式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吸纳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两业融合”,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目前,全县共引进规模企业121家、兴办帮扶车间486家,其中:省示范性帮扶车间18家,帮扶车间、省级示范性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数均居在全省名列前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25/33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