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硬核”学员养成记


“硬核”学员养成记

——青岛培育高素质农民实践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硬核”学员养成记

  

  在凯盛浩丰温室智能大棚内,果农正在整理着新收获的番茄。 资料图

  “过去为了萝卜能多卖5分钱,我要在冬天的早上走上30多公里地……咱农民没文化,只能靠下力气赚钱。”说起以前的日子,50多岁的青岛市即墨区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波还是难掩情动。如今她的蔬菜销路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市场,稳稳走上了致富路,而这一切的转变源于2003年青岛市农广校组织的那场农民培训。那次培训,让姜波第一次认识到种地不仅需要力气,更要靠技术。通过一年年学习,她从一名普通农民转变成了用知识和技术“内核”武装大脑的高素质新农人,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创办农民田间学校,把知识和技术带给更多农户,带动3000多名村民共同致富。

  高质量农业发展需要高素质农民,像姜波这样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大脑的“硬核”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动农村技能人才培训,连续8年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市办实事,培训农民16万多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输送高质量人才。

  

  组建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

  “2015年,我参加了镇里举办的一个蓝莓种植培训班后,就迷上了农民培训。”青岛市农民培训优秀学员管廷锡很珍惜这样免费培训学习的机会。一批批学员从田间地头走进培训课堂,学到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理念,掌握了更专业的农业技术,走上了农业致富的道路,这都离不开科学的培训体系。

  青岛不仅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政府法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更是通过打造过硬的培训机构、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强化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等一系列办法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在培训机构方面,青岛发挥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驻青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优质资源,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多方参与,有效解决了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据统计,目前青岛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160所。

  “老师讲得好,学生弯路走得少”,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不可忽视。青岛组建了“处长宣讲团”、“专家讲师团”、“传帮带师傅团”三重师资力量深入一线担负起对农民的教、授任务。“专家讲师团”作为最重要的一支师资力量,从全国各地选聘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水平高的500余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指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10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正可谓“名师云集”。来自胶州市农广校的教师高兴兰,多年来致力于手机在农业植保、农田灌溉、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几十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通过提升农民的“手机+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想学有人教,学后有辅导”,为了巩固学习成果,青岛建立并强化了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电话访谈、入户指导、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针对规模较大、专业性强的种养殖户带头人,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针对同一区域学员的不同需求,组织多个专家开展“多对一”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学员的共性需求,组织专家进行“一对多”指导。青岛市农广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农广校跟踪指导农业生产10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100%。

  

  按需培训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

  农业教学不同于其他,不仅要注重实用性,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通俗性,让更多农民听得懂、学得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培训 农业生产 田间地头 农业发展
上一篇 : 海运费之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