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硬核”学员养成记

零零社区网友  2022-01-18  互联网

“硬核”学员养成记

——青岛培育高素质农民实践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硬核”学员养成记

  

  在凯盛浩丰温室智能大棚内,果农正在整理着新收获的番茄。 资料图

  “过去为了萝卜能多卖5分钱,我要在冬天的早上走上30多公里地……咱农民没文化,只能靠下力气赚钱。”说起以前的日子,50多岁的青岛市即墨区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波还是难掩情动。如今她的蔬菜销路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市场,稳稳走上了致富路,而这一切的转变源于2003年青岛市农广校组织的那场农民培训。那次培训,让姜波第一次认识到种地不仅需要力气,更要靠技术。通过一年年学习,她从一名普通农民转变成了用知识和技术“内核”武装大脑的高素质新农人,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创办农民田间学校,把知识和技术带给更多农户,带动3000多名村民共同致富。

  高质量农业发展需要高素质农民,像姜波这样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大脑的“硬核”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动农村技能人才培训,连续8年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市办实事,培训农民16万多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输送高质量人才。

  

  组建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

  “2015年,我参加了镇里举办的一个蓝莓种植培训班后,就迷上了农民培训。”青岛市农民培训优秀学员管廷锡很珍惜这样免费培训学习的机会。一批批学员从田间地头走进培训课堂,学到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理念,掌握了更专业的农业技术,走上了农业致富的道路,这都离不开科学的培训体系。

  青岛不仅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政府法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更是通过打造过硬的培训机构、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强化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等一系列办法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在培训机构方面,青岛发挥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驻青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优质资源,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多方参与,有效解决了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据统计,目前青岛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160所。

  “老师讲得好,学生弯路走得少”,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不可忽视。青岛组建了“处长宣讲团”、“专家讲师团”、“传帮带师傅团”三重师资力量深入一线担负起对农民的教、授任务。“专家讲师团”作为最重要的一支师资力量,从全国各地选聘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水平高的500余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指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10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正可谓“名师云集”。来自胶州市农广校的教师高兴兰,多年来致力于手机在农业植保、农田灌溉、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几十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通过提升农民的“手机+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想学有人教,学后有辅导”,为了巩固学习成果,青岛建立并强化了高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电话访谈、入户指导、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针对规模较大、专业性强的种养殖户带头人,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针对同一区域学员的不同需求,组织多个专家开展“多对一”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学员的共性需求,组织专家进行“一对多”指导。青岛市农广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农广校跟踪指导农业生产10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100%。

  

  按需培训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

  农业教学不同于其他,不仅要注重实用性,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通俗性,让更多农民听得懂、学得会。

  根据农业发展实际、农村时令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针对农民渴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急”“需”“难”等问题按需培训,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据悉,青岛今年共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26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

  “分类”培训,让培训效果“精准有效”。针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园区负责人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举办“带头人班”,开展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培训,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服务能力;针对技术型农民,举办“主体班”培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典型介绍、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观摩研讨、实践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生产技能。记者了解到,在莱西市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今年举办无人机飞防、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户5000余人。针对返乡创业创新群体不断壮大、女性从事农业生产比例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理念不断更新等现状,组织开展返乡创业班、妇女班、支部书记班等专业特色班进行培训。

  除了线下教学,线上培训也逐年成为“重头戏”,把培训课堂接入“云端”,让更多农民获得培训机会。为了丰富线上学习资源,青岛加强培训课件建设,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在线教育平台、央视频手机直播平台等在线发布,实现了农民线上学习、互动、咨询。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设的“农民培训云直播”平台,多次开展设施番茄、食用菌、草莓种植和绿色农业、安全生产等直播活动,访问量达2.7万人次。同时,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信息,并将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等农业新技术直接推送到农民手机上,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政策信息、农业技术、经营管理、防灾减灾等知识,全面提升了培训时效。

  

  “硬核学员”学成反哺乡邻

  在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有这样一位被乡亲们“堵门”听课的农技“土”专家,白天在田间地头教农民种植技术,晚上在家通过新媒体直播农技知识,解答农民种植疑惑,他就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农技专家王伦世,被乡亲们亲切称为“田秀才”。

  3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王伦世成为了村里没有工资的“义务”农业技术员。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农广校举办的棚室蔬菜学习班,从此开启了农业求学之路。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全国、省、市农广校系统举办的培训班200多次,技术水平也在一次次培训和实践中得以精进,现在的王伦世,不但成为了青岛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还被中央农广校聘为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虽然已经众多名誉加身,王伦世却没有忘记当初学习的“初心”——用知识和技术更好地帮助乡亲们。

  如今年近花甲的王伦世依然奔波在求学和讲学路上,乡亲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这位“田秀才”的肯定:科班的教授知识渊博,但讲课乡亲们不易听懂;地道的农民经验丰富,却往往没有讲课的经验和能力;而既有知识又有经验还接地气的王伦世才是“最亲切的老师”。在他的带动下,南村镇崖头村发展蔬菜种植3500多亩、冬暖大棚900多个、早春大棚500多个,崖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专家教师到优秀学员再到普通农民,每个人都是农业火种的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农民培训的一份子。多年来,像王伦世一样从农民培训班走出来的优秀学员不忘反哺乡邻,把自己的一身“硬核”本领传给更多乡亲,带动更多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主体,教育培训是基本途径,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头脑的“硬核”农民,是推动高质量农业发展的坚实力量。青岛通过多年努力,在实践中攒经验,在摸索里出成绩,如今“硬核”农民队伍涌动成势,未来乡村希望无限。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18/24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