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绿色变革意正浓


  

  把“污染源”变“资源” 让乡村越来越洁净美

  立秋刚过,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前岗乡盛鑫养殖场里,一只只正在进食的肉鸡长势喜人。这里虽然养殖了12万只肉鸡,但场区里却格外整洁,闻不到任何异味。这个养殖场全年粪污产生量在1000吨左右,以前和大多数养殖场一样臭气熏天,自从采取立式发酵罐处理,将粪污变身成为有机肥,这一“老大难”问题就迎刃而解。

  作为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试点县,农安县近年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创新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微工厂”和“设施收集”三种模式,2018年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近40亿吨,处理利用不好就会成为让人头疼的污染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随后原农业部出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支持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并将江苏、山东等七省打造成标杆样板。在政策强有力支持和各地的积极行动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提速,受益于“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堆肥+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等技术模式的推广,许多畜牧大县正逐步从“脏乱差”变得越来越“洁净美”。

  秸秆处理同样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年近9亿吨的农作物秸秆,怎么样“秸”尽所能、变废为宝?近年来,国家接连发布了多项秸秆综合利用的规划、支持政策。2016年以来,原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12省(区)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并从2017年起重点开展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在四省区的扎实推进和不懈努力下取得新突破——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23亿亩,有力地推动了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新增秸秆利用能力900万吨,培育年可利用秸秆1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57个。

  地膜“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也备受关注。2017年开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开展地膜回收行动,构建中央、省、县三级工作推进组,推动中央财政补贴由“补使用”向“补回收”的重大政策调整,创建了100个地膜回收示范县、4个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县,培育壮大地膜回收第三方主体,加大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和残膜机械回收研发力度、对接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地膜残留监测网络、强化地膜回收监督考核。2018年中央财政落实补贴资金5亿元,并把残膜回收装备列入农机补贴目录。此外,国家出台了地膜新国家标准,增加了地膜厚度和强度,从源头上保障了地膜的可回收性。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农田“白色污染”。目前,内蒙古、新疆、甘肃100个地膜回收示范县面积已达5500多万亩,占总覆盖面积的56%。

  从粗放到精准,从高消耗到节约环保,从种植业到养殖业,贯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这场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正成为绿色兴农的强力引擎,有力地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让农村天更蓝水更清,农产品更优质安全,未来农业的绿色底色擦得更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处理 滴灌
上一篇 :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