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绿色变革意正浓


  高效药械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利器。在东北粮仓黑龙江,除了示范、引进、推广大型高效植保药械,2012年以来以更换节药喷头为重点突破口,累计投入1560万元更换了39万套喷头和喷头体,相当于为全省五分之一的喷杆喷雾机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一“花小钱办大事”之举,有效减少喷头跑冒滴漏的情况、提升了喷雾均匀度,减少除草剂用量10%以上,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可减少农药用量近2000吨。

  随着植保无人机和高效植保机械的研发推广,我国专业化统防统治蓬勃发展,专业防治可提高农药利用率20%以上,减少防治次数1-2次,减少农药用量10%-20%,有效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问题。2018年全国规范化植保专业防治服务组织已发展到4.1万个,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9.2%。

  化肥减量则重点在一“提”一“替”上发力。通过大力推广配方肥、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优化氮磷钾配比,优化肥料产品结构。加快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适期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推进精准施肥减量。同时,创建30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集中展示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从2017年开始,选择100个果菜茶重点县进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2018年增至175个县。通过增施有机肥,水果、蔬菜、茶叶等鲜活农产品“果有果味、菜有菜味”,优质优价也让种植户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河南省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来,洛宁县、灵宝市、扶沟县等6个试点县(市)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0万亩,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8.6%以上,有机肥用量提高21.8%以上。灵宝“寺河山苹果”、罗山“灵山毛尖”、扶沟“遍地红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因口感更好、品质更优深受消费者欢迎,初步走上了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的道路。

  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653万吨,比2015年减少369万吨,下降6.1%。2018年,农药使用量26.8万吨(折百量),比2015年减少3.2万吨,下降10.7%。

  

  由“大水漫灌”到“水肥一体” 节水农业改写灌溉历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11连职工秦玉萍是远近闻名的能干人,30多年前就承包了40亩地种棉花。过去浇水不光是个繁重的体力活,浇水的水费也让人心疼,40亩地仅水费一项就得支出4800多元。

  2004年开始,秦玉萍在自家地里应用膜下滴灌技术,这种技术被农民形象地比喻为给作物“打点滴”。浇水时只需轻轻按下按钮,水分和养料就会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送出去。水肥顺滴孔直达作物根部,加之地膜覆盖水分蒸发大大减少,用水量仅为常规灌溉的一半。自此,“开阀门、点鼠标、穿皮鞋”代替了“拿铁锹、提马灯、蹬胶鞋”,浇水变轻松了,节水的效果也让秦玉萍喜出望外,棉花产量也从原来的二三百公斤增加到四五百公斤。

  受益于膜下滴灌技术,如今水稻在旱田也能种了。传统稻田亩耗水在2500立方以上,滴灌水稻仅需750立方左右,节水高达70%。而且随需滴水,随水滴肥、滴药,不仅提高了水肥利用率,还增强了水稻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如今,新疆地区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000万亩,在干旱少水的情况下也实现了连年增产,一些原来因缺水无法耕种的沙化地、盐碱地也逐渐变为了良田。

  膜下滴灌技术只是我国近年来高效节水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节水农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保水保墒、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抗旱抗逆、耐旱品种等节水技术不断推广,每年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次,其中喷灌微灌1.49亿亩,水肥一体化超过1亿亩。

  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取得了一大批旱作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西北地区以地膜覆盖聚水保墒、集雨补灌和膜下滴灌为主体,华北地区以深耕深松、秸秆覆盖还田和水肥一体化为主体,东北地区以深耕深松蓄水、坐水种植和水肥一体化为主体,西南地区以集雨补灌、地膜覆盖和生物篱保土保水为主体的中国特色旱作节水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

  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浸润式灌溉,从浇土地转变为浇作物,从单一浇水转变为浇营养液,农业灌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介绍,节水农业技术见效快、效益高,如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使玉米亩增产约200公斤,冬小麦亩增产100公斤,马铃薯亩增产1500公斤。蔬菜水果采用节水技术每亩可增产300-500公斤,亩节本增效达到600-1000元,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处理 滴灌
上一篇 :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