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七十年圆两个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刚满90岁、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常说他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带领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70年来,他已然初圆了这两个美梦。

  

  开创杂交水稻研究

  1964年,袁隆平冲破当时流行的遗传学观点束缚,在我国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创杂交水稻研究。

  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上世纪70年代,他主持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研究,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以创造新的不育材料的新技术路线。

  1972年,他和助手攻克道道难关,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A和B,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幅度提高。

  近十多年来,袁隆平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在“追求高产更高产”的征途上,他的团队不断突破,于2015-2017年在云南个旧示范基地百亩攻关片连续三年实现每公顷16吨的目标,尤其在2018年实现了大面积平均单产每公顷17.28吨,最高田块单产突破每公顷18吨,创造了大面积种植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迄今,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过90亿亩以上,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杂交水稻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确保杂交水稻研究及成果转化不断向前发展

  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杂交水稻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担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协作。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组织各协作单位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

  1997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近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目标,尤其在云南个旧创造了连续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超过1067公斤(即16吨/公顷)的产量纪录,2018年的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纪录。同时,他仍然坚持创新,率领团队进一步取得第三代杂交水稻攻关研究的重要进展;同时,他拓展研究范围,在海水杂交稻研究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选育苗头组合经小面积测产最高的达亩产620公斤,2018年已扩大范围在全多点实施试种示范。

  袁隆平始终注重促进了杂交水稻成果的转化。自2006年以来,他相继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三一”工程,为加快超级杂交稻新成果的应用做出了典范。“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水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总产的工程。到2016年已发展到在51个县(市、区)实施,示范面积达到882.2万亩,总增产稻谷达10.95亿公斤。目前,安徽、河南、广东等省也积极跟进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三一”工程即通过应用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三分田年产粮食360公斤,足够一个人全年的口粮的工程,现在湖南、广西、广东多点试验示范,并初步取得成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杂种优势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