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进城补课不是农村教育焦虑的重点


  刚刚结束的这个暑期,部分农村孩子的“第三学期”相当繁忙,村里的到镇里,镇里的去区里,区里的赶到城里补课。一个暑假下来,进城补课给部分农村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担。

  有一种观点以为,农村娃进城补课,是教育焦虑蔓延到农村的表现。这种观点,其实包含了两个主要的侧面:第一,城里娃补课过多,导致教育焦虑;第二,农村娃进城补课,是教育焦虑“下沉”的表现。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城里的教育焦虑有过度渲染之嫌。城里的教育焦虑,肯定是有的,很多的孩子,不是在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也基本上是事实。但并非所有的补课都是负担,诸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兴趣课程,其实都是很“好玩”的。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玩乐的时间,其实不完全对,而只是玩乐的对象和方式,在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玩乐,以田野为载体;今天的玩乐,以课堂为载体。

  换一个角度,如果城里的孩子不学习一些课程,那这个时间会用来做什么呢?多半的孩子会捧着手机玩游戏。玩游戏和补课之间,我相信,天下家长的选择都是一样的。另外,补课是一个过程,有过程就有结果。有一个客观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这一届在补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综合实力远远领先于他们同龄的祖辈和父辈。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这到底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还是一个令人焦虑的结果呢?

  其次,进城补课有以偏概全之嫌。笔者相信,村里娃进城补课的现象,肯定是有的,中国这么大,基本上什么现象都有,但这是普遍现象吗?据新闻报道,去城里补课的村里娃,要么城里有亲戚可以投靠,要么本身就住在城郊村,所以有去城里补课的条件。客观说来,有这种条件的家庭和村庄少之又少,多数村里娃其实并不具备进城补课的条件。笔者相信,较之于中国几千万的留守、流动儿童,这些进城补课的村里娃,少到都不好意思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

  此外,焦虑“下沉”有概念偷换之嫌。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补课,原因是什么?有人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教育焦虑,而事实上,一些农村家长,是因为重视教育,才把孩子送到城里补课的。重视和焦虑,虽然可以促成进城补课这个共同的结果,但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焦虑的家长主要看到,如果不这么做都有哪些坏处;重视的家长主要看到,如果这么做都有哪些好处。因为焦虑而选择补课,只会给自己和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因为重视而选择补课,则会给自己和孩子增添无穷的动力。

  笔者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师范大学就读,身边的同学、朋友多半在教育系统工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交流,深知“教育焦虑”是一个被过度放大和渲染的词汇。笔者也是从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城市里来的,现在也仍然有很多发小、朋友生活在乡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有机会去城里补课,新鲜和激动都来不及呢,哪有时间焦虑?

  农村娃进城补课,这么做的人很少,知道这种做法的人也不多,大量效仿以至形成潮流,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概率事件。所以,这件事情,绝对谈不上是农村的教育焦虑。这么说,并不是想否定教育焦虑这个词汇。教育焦虑,是客观存在的,不但城市有,农村也有。只不过农村教育真正的焦虑,并不是农村娃进城补课,而是农村娃进城读书,是城乡之间巨大的教育鸿沟。

  今年的这个暑假,老家几个发小忙得够呛。为啥?因为在县城买了房。为啥买房?因为“自己可以到村里上班,但孩子必须到城里上学”。这不仅仅是笔者几个发小的认识,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家长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使得县域教育呈现出“城挤、乡空、村弱”的格局,这也是乡村学校“人走楼空”的原因,同时还是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农村上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县城上学,班级实在过于膨胀。这才是农村家长学生面临的最真实、最主要的教育焦虑。

  所以说,农村娃进城补课,不必过度焦虑,如果真要焦虑,就焦虑一下农村娃进城读书这件事。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笔者以为:很多难题本难以破解,焦虑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破解之道。为什么呢?因为适当的焦虑有利于催人奋发。站在这个角度,笔者倒是乐意看到,能有更多的人,为农村教育面临的真实问题焦虑焦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概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