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用“绿色”绘就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守得住对青山的承诺,但2014年的影珠山村却还难以摆脱贫困,是名副其实的省级贫困村。保护生态的同时,如何摘掉“贫困帽”?影珠山村决定,坚持念活“绿”字经,以影珠山森林公园为依托,走出“农旅融合”的脱贫致富路子。

  为了不砍树,村里引进企业,一方面利用山上散居的农户家闲置房屋,由村民杨文学带头打造“民宿坊”,另一方面,利用森林中的空地,打造“微型”澳洲木屋、胶囊旅馆等特色露营基地。

  山上,游客感受的是鸟鸣山更幽,而山下,游客看到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村里与荣科农业公司合作,共同发展了30亩“优质稻+虎斑蛙”的生态种养产业。“过去村民种植一亩水稻只能勉强糊口,没人愿意种,现在一亩稻田的纯收入达到了1万元。”王维告诉记者。

  “从过去单纯的公园,到如今的游园,再到今后城市消费者的生态菜园,我们村的绿色产业融合之路会越走越宽。”初尝甜头的村民满怀憧憬。

  

  发展“两美”:从着重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向发展乡村“美学经济”转变

  农村有大美。而这种美,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的穿衣戴帽,而是原生态的乡土植物、乡土景观,是蕴含在二十四节气里的自然农耕文化之美。

  这种美,给长沙县的乡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7年前,落户在春华镇大鱼塘村的时鲜花卉基地春红花卉,如今已发展成长沙县首家标准化花卉盆栽基地,成为长沙人爱去的“花观园”,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

  春红花卉的负责人蒋小云与花卉打交道已经近20年,踏出了一条从卖花到种花的路子。19年前,她还在卖花。2012年,蒋小云决定自己种花,将花卉盆栽的经济效益扩大。而彼时,春华镇正翘首以待绿色产业来扮靓乡村,春红花卉因此落户春华。如今,50多个品种的花卉在这里生长绽放,每天几大货车花卉从基地销售到全国各地。

  然而,身为长沙县“花王”的蒋小云并没有满足于种花、卖花,她希望将花卉产业链延长,做足快乐型和审美型两篇“文章”。蒋小云的想法得到长沙县委、县政府支持。目前,长沙县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将春红花卉纳入其中,园区内将开辟时鲜花卉农文旅融合区,总面积达1.7万亩。

  春红花卉,点绿春华。就在基地不远处的春华山村,每家每户庭前小院的花卉几乎都来自春红,春华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

  而以前,村里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进村就是臭水沟,村民自己都受不了。村里想修路、整沟,村民却不肯让出一分一厘的地,村里的任何项目都难以落地。

  “要让乡村‘富’起来,先得让乡村‘美’起来。”春华山村决定从美丽乡村建设起步,将塅港、荷湖两个小组打造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区,两年拆围还绿50余户,拆除破旧房、简易棚,取而代之的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村民生活在花园里了,但村“两委”并不满足,开始谋划让“绿色”变“财富”,从单纯的美丽乡村建设向发展“美学经济”转变。

  2018年,塅港组组长祖建国带头,72位村民以资金入股方式,共筹资71.3万元,作为本金,成立了农民合作公司——长沙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把全组的山、塘、田以及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集中流转,由公司统一运营,打造成农耕体验区、蔬菜种植区、小水果采摘区、游乐休闲区。

  去年以来,春华山村举办了春华春色文化旅游节、春华狂欢抓鱼节等活动,让春华山村名声大震。“我们不搞高大上的项目,就是用最原生态的农耕文化等吸引人,以美丽乡村点燃乡村美学经济。”祖建国说。

  

  壮大“两新”:从着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转变

  “我们村里最宝贵的是绿水青山和有机环境。”一进果园镇新明村,村党支部书记黄季明就告诉记者。

  新明村是长沙县的有机生态示范村。村里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67.6%,是一个来了可以畅快呼吸的地方。境内有一条自我循环的水系,没有外界水系的干扰。

  村“两委”班子认定“生态立村、绿色发展”理念,村里引进、培育了从事有机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村流转了5000亩地,农户获得了土地流转费用和务工收入,但村集体经济还处于“窘境”。2018年,为了改变现状,村里开始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卉 茶叶 茶园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