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党员干部大培训素质能力大提升


党员干部大培训素质能力大提升 ——河南省鄢陵县激发基层党员活力纪实

  陈东辉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党费交纳比例是多少、‘三会一课’制度包括什么?”日前,在河南省许昌市举行的全市基层党建观摩活动现场,市委书记胡五岳通过鄢陵县“智慧党建”融平台系统,现场与基层党员干部交流互动并随机连线了该县张桥镇和寨村的党员干部,两名党员准确地回答了问题,受到了胡五岳的“点赞”。

  为什么鄢陵县的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得到市委书记的“点赞”?这要得益于鄢陵县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培训工作。自2018年以来,鄢陵县持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开展“百千万”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和“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高质量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先后举办各类培训400多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3.1万人次,形成了“党员干部大培训、素质能力大提升”的良好局面。

  从“关键少数”到“全体党员”

  “党员素质高低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不能厚此薄彼,既要重视‘关键少数’,更要抓好‘全体党员’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才能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才能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县委确立的打造‘四个强县’、建设‘四个鄢陵’的目标。”鄢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蒋涛如是说。

  为此,鄢陵县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出台了“百千万”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百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千名党组织书记能力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素质培训。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每名党员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或32个学时,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不少于56个学时,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由“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同时,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鄢陵县高标准打造了党建主题公园、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红船精神雕塑、党史馆等教育阵地,为全县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历史、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从“线下教学”到“线上课堂”

  “我们离县城30多公里,参加一次县里的学习培训,需要提前2个小时出发,现如今坐在村室就能听专家讲课,又省时间又方便。”陶城镇谷庄村党支部书记谷金波兴奋地说。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鄢陵县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建设的创新成果。为顺应“互联网+党员教育”新形势,该县把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建设了“智慧党建”融平台,融合电视、电脑、手机等显示终端,形成了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的党建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教育培训“零距离”,让党员干部群众把课堂装进“口袋”里。

  “以往举办大规模的培训,联系培训场地、设计座次、组织人员,需要提前几天做准备,有时局限于场地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鄢陵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现如今只需打开视频系统,就可以现场授课,“面对面”交流,既节约了培训成本又增强培训实效。去年全县采取视频授课方式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村级后备干部开展各类培训20多期次,累计参训党员干部2.8万人次。

  “你看,在‘智慧党建’手机客户端上,不仅有基层党建业务知识,而且还提供了农村工作案例和各类致富信息供大家学习,这对我们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太大了。”在马坊镇程岗村,第一书记韩卫华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机向记者演示。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教育培训需求千差万别,不能搞‘一刀切’。要准确把握基层党员干部特点,了解掌握基层党员干部需求,做到基层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基层党员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鄢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永鸿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鄢陵县坚持以需要为导向,因人施教,科学设计培训内容,量身打造课程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菊花 相结合 载体 雕塑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