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种养结合,趟出致富路


罗田县古尤家庭农场种养结合,趟出致富路    农村新报讯 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我省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兴办家庭农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省工商局、省农业厅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的意见》《省农业厅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促进湖北省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的通知》,全省家庭农场蓬勃发展。2014、2015年,省农业厅分别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共607家。
    从今天起,本报选取6个不同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分期连续刊登,敬请读者关注。
    罗田县古尤家庭农场始建于2011年8月,农场位于罗田县三里畈镇古塘河村与尤河村交界处,总面积225亩。农场主何磊,现年28岁,家庭农场成员4人(他及妻子、父母),常年聘请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5人。
    近年来,农场秉承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一手抓畜禽、水产养殖,一手抓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和农家乐餐饮服务发展,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综合经营的成功之路。

    广阔天地寻新路

    何磊是三里畈镇三里畈村一组村民,原来一直与父亲一起从事建筑装潢业务,因诚实守信,生意兴隆,收入可观。2011年初,何磊看到一些地方通过推行土地流转兴办家庭农场,而且可以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的新闻,深受启发。看到本地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不少田抛荒,盘算着如果集中闲置土地兴办家庭农场,既可帮助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又能使自己通过创业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岂不是一举多得。
    经过3个多月的摸底调查,他最终选择在环境优美的本镇古塘河村与尤河村交界处兴建家庭农场。通过与两村“村两委”、农户共同协商,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土地225亩,租赁期限为25年,并一次性付清租金。这标志着罗田县首个家庭农场正式成立。

    因地制宜探路径

    经营模式决定农场出路,市场决定未来。何磊请专业人做规划设计,结合农场实际,制定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综合经营、滚动发展”的规划。在养殖上,以猪、鸡、鱼为主,建起27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6栋,引进优质种公猪2头、母猪50头,自繁自养,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鸡舍3栋1500平方米,年均在山上散养土鸡500多只。新开鱼塘2口,水面16亩,年产鲜鱼4000多公斤。在种植上,以花生、芝麻、玉米、黄豆等高效经济作物和蔬菜为主。为便于资源循环利用,还新建了100立方米沼气池一个,对畜禽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既可用来养鱼,又能为经济作物和蔬菜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沼气用来照明、做饭,一举多得。
    为提高经济效益,2013年底,新建“农香”山乡风情农庄,开设农家乐服务,增强了家庭农场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知恩图报美名扬

    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何磊心存感激的同时,逐渐产生了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的念头,用实际行动支持公益事业,千方百计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该镇江家边村一位尹姓特困户,一家4口,户主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只有一只手,妻子双眼失明,不能自理,一双儿女在校读书全靠亲戚朋友接济,生活极其困难。何磊了解情况后,立马上门拜访看望,并当场捐助500元现金,在查看了尹某在政府支持下盖起的新房,他又主动送去价值3000多元的铝合金门窗,并帮忙安装。
    近年来,何磊和父亲何国祥先后为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镇福利院老人、失学儿童等困难群体累计捐款10万多元。农场还长期免费为附近12家农户供应沼气和有机肥料。聘请贫困户到农场做临工并支付高额报酬,每年支出费用过100万元。
    而今,农场每年经济总收入过400万元。由于业绩突出,农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户”、首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蔬菜 经济作物 沼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