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光纤进深山精准扶贫迈上“信息高速”


图文:光纤进深山精准扶贫迈上“信息高速”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讯(记者王建锋 通讯员邹远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精准扶贫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也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为农户接通高速互联网,一个是搭建好互联网应用平台。
    宜昌自去年以来,在率先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的基础上,启动农村光纤户户通和农村网格四务通建设项目,目前已率先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一根光纤 偏远地区有了信息高速路

    5月3日,在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8名技术人员正在马家河工区进行光纤入户的紧张施工。预计在6月底前,可完成70%入户率。
    平水村国土面积150.32平方公里,紧靠神农架林区,居地偏远。村支部书记蔡必寿说,“光纤入户让村里的928户村民有了‘信息高速’,以往闭塞的生活将彻底得到改变。”
    农村交通不便,信息滞后,是农村贫困的原因之一。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村民李雄深有感触,他在2012年创办了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随之发现,遇到的很多难题,都跟信息太闭塞有关。
    “销路是个大问题。”李雄说,直到光纤宽带拉到村里、进了他家才让困境有了转变。“产品可以在网上进行销售,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现在,李雄的养鸡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一万只,销售额可达60多万元。
    这些,只是宜昌农村光纤“户户通”工作的缩影。
    宜昌现有建制行政村1411个,自然村与村民小组9212个、农村家庭87.75万户,多半处于山大人稀、高寒偏远的深山。去年初,宜昌市与中国电信宜昌分公司共同制定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2亿元,以成片规划、整村推进为原则,实施农村光纤“户户通”。
    截至目前,宜昌共布放光缆7479.81皮长公里,75757.73纤芯公里,新建杆路1279.77公里,已新增农村光纤端口300900个,累计占全市农户的41%,其中光纤入户14.9万户。

    一个平台 托起山区互联网+精准扶贫

    农村光纤“户户通”,不仅强化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也为农村管理创新和脱贫致富提供了支撑。
    宜昌电信利用成熟的IPTV平台,联通农村网格管理等系统打造的 “四务通”,是集农村“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服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电视、手机、电脑三屏互动,实现了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进村入户,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茶园村目前70%以上的农民,都安装了农村网格“四务通”平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龙治松说,“四务通”平台将几十项涉农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权限清单公开,农民办事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电视提前预约,免去了村民来回跑几趟的麻烦,还有三个村民通过平台找到了工作。
    “四务通”支撑下的“互联网+精准扶贫”,促使扶贫脱离了单个区域的限制,用新技术、新理念组建成新的扶贫生态系统。克服了宜昌偏远山区交通区位瓶颈制约,运用“四务通”的电商平台,能让生产特色农产品的贫困群众与买家无缝对接,让其劳动产出更便捷、更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收入。
    截止目前,宜昌市农村网格 “四务通”用户已达到7.4万户,用户量超过40%的行政村达20个,农村网格 “四务通”手机客户端用户达到5.8万户,累计发布各类信息36810条。
    在当阳市王店镇,光纤入户率目前已达到80%,镇政府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率先尝试,打造镇级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西楚粮仓。目前该平台已进驻33个商家,并吸纳了镇里的18家专业合作社,线上订单总额已超过1000万元。当阳市计划在2016年完成“户户通”三年发展目标,建成湖北首个“农户全通光纤”县级市。

    轻轻点一下鼠标,世界就在眼前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小小光纤织起来的信息网,正在将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率先送进宜昌的大山深处,渗透到农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马家河 粮仓 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