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团风农民画为何难以敲开市场之门?!


图文:团风农民画为何难以敲开市场之门?!    农村新报讯 记者费力 海冰

    提到创作实力,团风不少农民画作者很是自豪,但谈及传承及未来走向,则显得底气不足。
    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奔走在团风乡间小路,探访团风农民画这一扎根鄂东的民间瑰宝,了解其现状及发展困惑。

    身边小事,信手拈来皆入画

    回龙山镇乌龙村现年94岁的吴春娥婆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见有人来访,她打开自己的“百宝箱”,取出一幅幅农民画,有结婚坐花轿、小孩抓周、赶庙会、春种秋收等,凡是有趣的,都可以入画。
    吴春娥生于1923年,小时候就喜欢挑花绣朵,她的女红很快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1985年,当时的黄冈县举办民间绘画培训班,吴春娥被选中。1987年,吴春娥创作的“鸟窝”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吴春娥说,她一生养育了多个孩子,1987年大儿子因病生命垂危,想起养儿育女的辛苦,她铺开画纸饱蘸笔墨,边画边含泪吟唱。口中情切切,笔下意凄然,这幅画也成为团风农民画的精品之作。之后,吴春娥创作不断,近来因手部受伤不能作画,但仍坚持做剪纸作品。她笑称自己活这么大岁数,得益于农民画。

    乡土味浓郁,打动国外藏家

    团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绘画由来已久,创作乡土味浓、贴近生活、感染力强的农民画,逐渐自成一派,涌现出吴春娥、华贻和、吴世明等一批优秀作者,及近千名基础作者。
    回龙山镇文化站站长吴世明回忆称,1987年,当地8幅农民画作品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展览,参展作品原件全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不断有团风农民画被国外及港澳台藏家购藏。

    获奖无数,却难以打通市场之路

    除被大量收藏外,团风农民画还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屡获大奖。团风县农民画学会会长华贻和,对此津津乐道。
    但随着时光流失,当年一批骨干作者年岁渐增。在团风农民画创作基地,48岁的吴世明说,他已属骨干作者中的“低龄”。如今,骨干作者年纪均偏大,农民画创作群体面临青黄不接局面。多位作者忧心地谈到,“年轻人要养家糊口,讲求一天收入多少钱”。
    为打开农民画销售局面,吸引年轻人加入,团风县近年来进行了很多尝试,如建农民画创作基地,适当给予专职画师生活补助;成立文化公司,以研发农民画新品、打造农民画品牌;尝试与一家食品公司合作,将农民画印在其产品包装上,构建农民画销售网络;在博览会展销,拓展民画的触角至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等。但相关人士坦言,因当地经济不够发达,缺乏驱动力,团风农民画销售及产业化道路并不理想。

    【延伸】
    上海金山和陕西户县农民画的市场探索

    上海金山是知名农民画乡,开辟的金山农民画村生态休闲园,既是艺术圣地、创作乐园,又是休闲娱乐去处。在这里,游客可欣赏精品佳作,看到农民画创作、装裱全过程,选购经认证的农民画原作。
    同样是文化部首批命名的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陕西户县在做好日常培训辅导、发展壮大作者队伍的同时,通过加强农民画网站建设、开拓“一日游”线路、盘活民间艺术品超市、申请注册“户县农民画”商标等系列做法,以画养画,以精品带动市场,使户县农民画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群体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