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教师扶持计划(2015—2020)》    农村新报讯 “他们在历史上支撑了共和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厦,也是今天我国乡村教育、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栋梁。他们既需要关注,也值得全社会优先、高度重视。”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大声疾呼:330万“乡村教师”应成为精准扶贫攻坚的重点!

    “这是一条暖心的好政策”

    在谈及乡村教师发展境遇时,一个政策被屡屡提及——2015年6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计划》)。
    这不是乡村教师的身影在文件中第一次亮相,但如此高规格、大手笔却实属罕见——5年为期,从提高生活待遇到城乡教师流动,从职称评聘倾斜到建立荣誉制度,扶持力度层层加码,一连8个方面的实举,每一条都切中当下乡村教师发展的病灶。
    “这是一条暖心的好政策!”曾经当过乡村教师的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为《计划》点赞,“中华民族拥有深厚的尊师重教传统。这份计划,立足国情,打出了提升乡村教师职业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组合拳’,有效改善制约乡村教师发展的软环境。”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认为:“教师职称评定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这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流动带来了可能。”

    偏远贫困农村仍是短板

    “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集中连片的贫困农村地区的村小、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效果还是短板。”庞丽娟表示。
    “乡村教师队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量不足,尤其在一些中西部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的村小和教学点,表现得更明显;二是队伍不稳定,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在头半年或一年内,流动性最大;三是老龄化严重,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已达50岁;四是知识老化、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足;五是乡村教师普遍负担重、压力大。”
    对于造成乡村教师 “下不去”、“留不住”等问题的深层原因,庞丽娟代表总结说,“乡村偏远,条件艰苦,待遇长期相对较低,社会地位也未受到应有尊重。”

    好政策要真正落细落实

    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出台和启动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但在庞晓丽委员看来,这个步子可以更大一点。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王东林委员建议:“如对乡村教师实行地区级差工资补贴,总体收入应该高于城市,而且越是偏远、艰苦的地区,补贴工资越高。县以上城市教育干部的提拔和中高级职称的晋升,最好附加乡村支教最低年限的条件。”
    “目前各地政策中,对于远离县城、到艰苦偏远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通常只有50~380元的交通补贴,有时还不够乡村教师每周回家一次。我们对乡村、县镇中小学教师、校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等多次调研后,总结到:如能每月增加约1000元工资,就会吸引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从教;如能增加一倍基本工资,则会稳住教师在乡村长期从教。”庞丽娟代表呼吁,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并尽快建立国家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岗位待遇倍增计划。“此外,还要依法依规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保和住房问题,特别要落实好教师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据光明日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结 总体
下一篇 :书香岁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