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全员奔小康


全员奔小康——精准扶贫的恩施路径探寻    农村新报讯 记者潘文华樊涛通讯员邱凌谢顺

    近年来,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的恩施市,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大胆探索搬迁、产业、旅游、金融、电商、智力、定向、社会化等多种扶贫路径,精准发力,攻坚拔寨,使一个个贫困山村走上了致富路。
    “2020年,恩施市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市委书记向前进展望未来,语气坚定。

    试点引领 精准施策龙凤建设如火如荼

    “种菜亩平收入3000多元,每亩还有400元的土地流转费!”9月24日,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村民赵启华在自家门口的合作社里忙着采收蔬菜。
    今年,青堡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土地流转入社,种菜能赚钱,还有了打工收入,更能照顾家庭。曾在外打工的赵启华,干脆和很多乡亲一起返乡谋发展。
    他身旁的村民黄道升感叹,“从山上搬下来之后,交通、就医、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
    曾经的贫困山村——青堡村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得益于恩施市龙凤试点加速建设。
    大批农民告别世代居住的穷山恶水,“下山”住进了新房。龙凤镇结合产业布局、城镇规划和中心社区建设,600余户基础设施差、条件恶劣、发展后劲不足的贫困户迁进新居,开启新生活。青堡、双堰塘等21个居民点和白庙桥、三河等4个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启动。三年来,龙凤镇完成梯次搬迁及自主转移安置1270户4013人。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茶叶、烟叶、蔬菜……一大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烟草配套项目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贫困户们都变身成为合作社员,以出租田地、到合作社打工和参与管理形式加入到合作社运转中,抱团分享发展成果。
    精准扶贫,龙凤有张“作战图”,列时间表,算任务帐——力争2017年完成脱贫任务,实施扶贫搬迁7699户24822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成2万亩茶叶、1万亩烟叶、1万亩蔬菜、100万羽优质蛋鸡等特色农业基地,主要经济指标和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已发展新型专业合作社104个,吸纳7401户农户和25个企业入社。”市委常委、副市长、龙凤镇党委副书记谭也平介绍,龙凤镇是恩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试点围绕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目前试点已实施项目131个,其中完成建设66个、在建65个,累计完成投资33.93亿元。 
    “145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市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调研,700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恩施市委书记向前进说,全市、乡、村相应列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并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把任务落实到村、精准到人。

    信息上网 山货出山“绿叶子”变成“红票子”

    “今年黄金梨卖出了好价钱啊!一箱78元,平均6元钱一个。”前几天,恩施市白杨坪镇董家店村的十多位乡亲聚在一起畅谈丰收的喜悦。村里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已经售罄。
    “刘书记,把我电话号码记一下,有生意给我打电话,莫忘记哒。”村民彭本富追着村支书刘友成叮嘱。刘友成的手机里“别有洞天”,存着不少外地商人的号码,乡亲们的腊肉、茶叶都通过它送到城里。
    武陵山货,飘香出山,网络订单不断。
    “镇里已入住驻6家快递公司,信息时代进山了。”白杨坪镇党委书记谭若峰说,电商可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展拳脚。
    政府负责打造“信息高速路”,市场化运作,整合已有的物流企业,结合“村村通”,促使村民足不出户完成“绿叶子”和“红票子”的交换。
    一脉和,周身遂。生产、收拣、交易、运输……村里人气足了,车轮子转起来了,农民获得现金收入哪需要外出打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土地 蔬菜 退耕还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