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共同守望2800多万“留守的花蕾”


图文:共同守望2800多万“留守的花蕾”——透视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现状    农村新报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多万,其中女童2800多万。
    她们,被称为“留守的花蕾”。
    除了那些极端恶性事件,大多数留守在农村的女孩,默默成长。她们,有的衣食住行都依赖爷爷奶奶,有的需要独自面对生活,有的遇到生理问题不知道该求助谁,有的则因为家庭变故、顷刻间沦为“事实孤儿”……她们的共同点是——内向,敏感,渴望父母的爱。

    让她们开口,很难

    湖南邵阳 “无妈乡”——黄荆乡的黄春花,面对陌生人,始终低着头,问好多个问题,才会偶尔回答一两个字。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见过。
    “你有什么愿望吗?”
    “……”
    “那,你想不想爸爸妈妈?”
    “想。”
    “知不知道你妈妈去了哪里?”
    “……”
    “想去找你爸爸吗?”
    “……”
    “说啊,说想啊,让你爸爸寄钱给你,给你买衣服,买新书包。”一旁的奶奶忍不住插话,春花却始终低着头,眼神里露出一丝慌乱。
    根据当地最新的统计,“无妈乡”有120多个“失母儿童”,他们很多都像春花一样沉默。
    沉默和敏感不仅源于亲情的缺失,也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一些留守女童在生活和学校的环境里,常常遭受隔离、歧视。
    广西都安12岁的留守女童燕子 (化名)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和妹妹会被同学欺负,有时甚至被莫名其妙地“隔离”。“没有人跟我们玩,就是我们几个自己玩。”她说。
    燕子的邻居、10岁的留守女孩飞云 (化名),看到燕子姐妹在接受采访,她第一反应是跑回自己家中,躲在房间里不敢见陌生人。
    也有开朗的孩子。
    比如“无妈乡”14岁的张娜(化名),面对记者笑得很轻松。但只要提及爸爸、妈妈,她就会言辞回避。
    对于爸爸,张娜只用“不怎么关心我”来评价。对于妈妈,她嘴上说“不是很想”,脸上却挂了泪水。她说:“同学们在一起玩,只要有人说起妈妈,我就会默默地走开,不想听。”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呈现“性别差异”,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女童均普遍高于男童。
    白皮书中还提到,调查发现,无论是妈妈单独外出打工还是爸妈都外出打工,孩子的心理状况都明显差于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孩子。

    她们更需关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此前一档电视节目,一名留守儿童凭借这首《我想有个家》,唱哭了台上台下所有现场人员。
    在关于留守女童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家,却常常是空荡荡的,甚至是破碎的。
    在广西都安,8岁的留守女童菊子(化名)独自守着一栋单层面积100多平米的大房子。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姐姐、哥哥都在外读书。她常常赖在同是留守女童的堂姐家,自己那个空荡荡的家,她不愿意回去。
    “无妈乡”的张娜,几年前有了一个后妈。她曾在暑假被接去与爸爸和后妈生活了一段时间,但“那个家”没有给她留下太好的印象,反而让她有一丝厌倦。“不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她(后妈)也不是不好,就是不想(和他们在一起)。”张娜说。
    分析诸多留守女童自杀的案例会发现,无论是贵州毕节还是安徽潜山,那些女孩并非生活异常穷困,反而在当地还是生活条件不算差的。而她们结束生命的原因,更多是心理问题。
    构筑心理关护的防线,涉及所有留守儿童,而一些地方,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都还不完全掌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伤害 缺失 数据 群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