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现代农业要继承中华农耕文明精华


  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对传统农业加以改造和提高,使我们的农业成为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业。

  环境友好与循环农业

  有一个故事说,在明朝,江苏有一个名叫丹神的农民,对农业经营很在行,他居住的地方是低洼水乡,时常遭受水涝灾害,他就干脆将低洼处挖成鱼塘,结果副业收入又比农业收入多了三倍,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样板典型。这种情形在当时不是个案。明代的太湖流域,当地农民就创造了“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田基种桑,水塘养鱼,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做到栽桑、养蚕、养鱼、肥田的有机结合,桑、蚕、鱼、犁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就避免洼地水塘之患,实现了生态效益。这种基于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的农业理论是很成功的,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成为广泛传播的先进农业、农村文化。

  在珠江流域,有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在鱼池的堤埂上种植甘蔗、水果、油菜等经济作物以及牧草。这些富有区域特色、符合生态原理的基塘系统,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大批的知识精英开始为科学实验而穷思竭虑,为了创立新的理论学说而英勇献身,这种科学精神逐渐被传入到了农学之中,大约有三百年科学的探索与学术的积累。到了18世纪西方世界确立了基于科学实验的农学体系。

  历史经验与启示

  传统农业的出发点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侧重于对自然界的生产要素的利用;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在于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侧重于人为地创造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产要素以提高产量或品质。

  现代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自身所固有的缺陷,直至近年出现的对食品安全的忧虑等。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平衡的整体,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一个分子,而不是主宰。因此,自然总是“征而不服”的。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与当今追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吻合。

  “生态农业”,“有机食品”,就是对被人类曲解了的“农业现代化”的反思。

  继承中华农耕文明精华,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现代农业之中,对于今人和来者,善莫大焉。

  (作者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12贵阳生态文明论坛生态农业分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农业 野生动物 处理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