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粒薯中藏世界


  本报记者 程鸿飞 买天

  “土豆既是菜,也是粮食。过去人们把土豆作为‘穷人的口粮’,而现在它以其高营养、低热量的特点成为人们青睐的‘营养食品’。土豆用途广泛,产量高,对生长条件要求也不高,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现在它又有了‘地下苹果’、‘第二面包’的美誉……”记者面前的张国,既不先说自己的企业,也不聊种植基地的情况,而是先向记者“推介”起马铃薯的种种好处。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张国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很少提及“马铃薯”,而更习惯用“土豆”或“山药蛋”。他说,自己是种着土豆、吃着土豆长大的,说话“土”惯了。

  8月中旬的内蒙古,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记者来到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李长庆村的民丰薯业标准示范园区,连片的马铃薯种薯育种大棚鳞次栉比,不时出现的“中国马铃薯大会”指示牌,表明这里刚刚举办过一场盛会。从种薯聊到卖薯,从育种说到产业战略,再到粮食安全……张国言语间不仅饱含着浓浓的“土豆情怀”,更凸显着他对农业的关注、对产业发展的思考。

  “山药蛋”堆里走出实干家

  2009年,国家正式启动对马铃薯原种的财政补贴,标志着国家开始把马铃薯当成一个重要的粮食品种,中国的马铃薯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时期。然而,要真正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还需要一批致力于马铃薯种业的实干家,而张国就是这样一位。

  “小时候,村里很穷,去地里刨‘山药蛋’的场景几乎占满了儿时的记忆。”张国说,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注定这辈子与马铃薯是分不开的。1981年考入乌兰察布农牧学校,在校期间,他就参与了马铃薯教材的编写及脱毒种薯引进试验。毕业后被分配到乌兰察布市农科所继续从事马铃薯研究。1986年乌兰察布市种子公司承担了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项目,张国调任该公司经理,并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同年,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验收之后,就进入了推广阶段。张国迫切地希望能让脱毒种薯技术走出试验田,为更多的农民带来收益。

  由于种子公司财力有限,经营与生产规模都难以扩大。尤其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种子做推广,农民始终对良种认识不足。时至1999年,乌兰察布种子公司的组培室尚不到1000平方米。现实的局促再也装不下张国要在马铃薯领域中做一番大事业的“野心”。2000年,张国选择了辞职,开始了创业生涯。

  经过8年在马铃薯育种行业的摸爬滚打,张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马铃薯育种领域的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08年,他组建了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多方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民丰薯业最终抓住了机遇,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9000万元的中长期贷款,一举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困扰。

  提到这次经历,张国动情地说:“搞农业很难,民营企业想做点农业难上加难。国家的支持,不仅是对一个民营企业的信任,更是对农业的真正重视。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心怀感动,对做强育种产业的理想丝毫不敢怠慢。”

  记者走进一个马铃薯种植大棚,绿茵茵的叶子鲜嫩欲滴,农民们正在对马铃薯植株进行压苗。他们都是来自附近李长庆村的农民,自家的土地都租给了民丰薯业,除了收取租金外,他们还通过在基地打工来获取工资。“工作一天,基本能获取80元的报酬。我们只管种植、管护等环节,至于销售那是公司的事。和以前相比,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规避了自己闯市场的风险。”农民于斌说。“或许这就是报纸上常说的‘公司+基地+农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吧,我们就是这个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哦。”农民王瑞的话迎来大家一阵笑声。

  “把农民组织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关系中来,对于提高产业化水平,保障农民利益至关重要。目前,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在利益分成中的占比,让他们享受到产业化经营所带来的更多收益。”张国的“承诺”引来一片掌声。

  小种子蕴含大能量

  从2008年成立至今,虽仅有四年时间,但在2012年农业部公布的第五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上,民丰薯业的名字已赫然在列。一个农民企业家,仅用四年时间,就戴上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光环,一定与其产业理想和国家战略的紧密联结是分不开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粮食 种子 原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