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粮食稳定发展道路的中原实践


  据省农机局提供的资料,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之初,河南农机合作社只有500家,到去年底就飙升到4182家,平均每个乡镇2.23个。由于农机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生产,拥有性能先进、数量较多、配套齐全的农机装备,具备大面积承包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和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因此已成为土地流转的新主力。全省还涌现了一批流转土地上万亩的规模化经营示范社,孕育了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社。

  “天中麦客,收获中国”。这是驻马店市确山县三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打出的口号。对于这几年农机作业条件和服务的改善提升,理事长张大生感触很多:“以前我们一出去200多辆车,浩浩荡荡,转场也很累,现在把大家分成小队,10到20台为一队,400公里以上就拖运,省时省力。现在都是订单作业,省农机局信息发布中心还提供调度和信息服务,哪里麦熟,割到什么程度,机车有多少一目了然。另外车上装了全球定位仪,收割机在哪儿、最近的维修点在哪儿,最近的加油站在哪儿都清楚。”

  除了种收之外,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也享受到了社会化服务带来的便利。“种子落地,管理上马。”如果管理跟不上怎么办?许昌市的农民不发愁,只要一个电话,“农田专业管家”就会来提供服务,并且同时做技术指导,价钱比自己管理要低,防治效果也更好。

  这些“农田专业管家”,就是蓬勃发展起来的植保专业合作社,许昌市将其作为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襄城县首锋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勋旺说,以前打药是“人背机器”,现在是“机器背人”。如今他们有大型车载式喷杆喷雾机25台,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4台,电动背负式喷雾器10台,不仅服务本乡,还服务周边5个乡镇1万户农民。

  许昌市植保植检站站长马明安说,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解决了农民对于病虫害不会防、不能防、防效不好的问题。现在许昌全市有246家植保专业合作社,他们不仅为土地流转公司、种粮大户提供专业服务,还与各个村签订植保合同,做到“整村推进,一户不漏,连片作业,统防统治”,深受农民欢迎。

  这些年来,河南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创新,在尊重、保证和发展农民合法权益基础上,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粮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让“粮袋子”成为支撑河南崛起的优势资源

  ——依托粮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拉长粮食产业链,让粮食产业为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是河南粮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往被一些人视为沉重发展包袱的“粮袋子”,如今已成为支撑河南崛起和前进的优势资源。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由“卖原料”到“卖产品”、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依托农业发展粮食工业的成功之路。

  在向全国各地提供大量小麦、玉米、大米等原粮的同时,河南更向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的水饺、汤圆、方便面、饼干等粮食制成品。记者从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获悉,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532家,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万多亿元。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河南第一大支柱产业。

  对粮食深加工企业来说,河南的优势得天独厚:优良的原料产地、四通八达的交通、庞大的消费市场,河南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和中原的地理位置都为粮食深加工企业的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更重要的是,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延伸粮食产业链,从增粮增收的高度来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管理,为粮食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为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的显著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中国食品名城”漯河,记者从企业的发展轨迹中领略和感悟了一个粮食大省的魅力。临颍县北徐村的党支部书记徐德全靠着田野里的小麦,从一个小面粉厂起步,打造出了今天集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等为一体的北徐集团;同样由“玩面蛋”起家的南街村,从面粉、方便面到啤酒、快餐食品,走出了一条粮食深加工之路。众多来豫发展的外地食品企业,同样也是依托当地的粮食资源优势,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小麦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