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粮食稳定发展道路的中原实践


  粮食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调动了农民种优质粮的积极性。漯河市农业局书记、副局长王忠民说,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粮食加工企业把农田作为“第一车间”,创造性地探索出合同契约型、订单生产型、直接投资型、统一服务型等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自己安全可靠的产业基地,促进了规模经营,提升了农业档次,带动了粮食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落户临颍县的联泰公司现在已与10个村的3600户农民签订协议,基地面积达到6100亩。麦播前公司把籽大饱满的麦种送到农户手中,种植时由公司派专人去指导,收购时由农民负责包装,费用由公司承担。通过这样的方式,年收购小麦1.8万吨、玉米5000吨,既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又确保了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和充足供应。联泰公司副总经理钟建平说:“公司看中的是保质量和降成本,农民看中的是产量高、卖上价,过去利益不一致,现在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达到了双赢。”

  南有漯河,北有焦作。位于焦作的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之初,日处理小麦能力只有130吨,现在已经发展到1800吨,挂面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总经理李强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命名为“麦乡”,就是取“小麦之乡”之意,公司的种植基地位于豫北黄河滩区,其大气、土壤、水等农业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种植条件。天香面业与农户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本地区种植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稳定的“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格局,开展加工、购销与农民的多领域合作。天香面业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3分的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从而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在与漯河南北相望的鹤壁,一个最初由生产玉米淀粉的小企业发展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中鹤集团,也在将产业链触角向前延伸,带动农民增收。在中鹤集团下属的淇雪公司打工的胡同令告诉记者,他家的4亩地流转给了集团下属的农机合作社,实行统一耕种,合作社每年每亩地给他1200斤麦子,老伴、儿子、儿媳也都在这里打工,几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个月将近1万块钱,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目前,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的阶段。今年,河南省政府就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分别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南这个粮食大省必将以粮食经济强省的姿态,在中原大地强势崛起。

  几点启示

  沿着豫北豫西一路向南,追根溯源,寻踪觅迹,从各级政府部门的“军令状”,到各地科研院所的“功劳簿”,到各类经营主体的“增收账”,都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无论是重农抓粮的自觉性、科技推广的创新性、产能释放的有效性,还是机制体制的能动性、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河南在粮食生产上的各种积极实践,都给我们走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道路以启示和借鉴。

  把重视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同样的重农政策为什么在河南产生的效应这么大呢?河南的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是落实。首先是思想到位。河南不仅始终把抓粮食生产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且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坚定地提出了“两不牺牲”的口号。其次是行动给力。河南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制定了一整套调动抓粮种粮积极性的倾斜政策。第三是服务紧跟。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突出问题,在重要农时、关键环节,通过行政推动集合各方力量、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这些都为河南的粮食稳定发展夯实了良好的政治和政策基础。

  把种业作为最关键的支撑。在生产各方面要素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粮食生产最大的变量就是科技特别是良种。近几年河南粮食单产的不断提高,大面积增产的实现,证明了粮食增产越来越依靠科技的支撑能力,越来越取决于良种的推广。优良品种的不断涌现,适用技术的强力推广,科技支撑体系的日益完备,使河南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成为可能,使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成为现实。这是河南的切身体会,也是粮食发展实现不断跨越的必由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小麦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