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智慧引领用科技武装


  广西农业部门大胆创新,先后摸索出“三避”技术栽培模式50多类近600多种,解决了多种生产“老大难”。2005年以来,累计推广农作物“三避”技术接近1亿亩,新增农业效益超过100亿元。

  “桑蚕生产以黑马之势,自2005年以来一直居全国之首,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也成了最强有力的助推。”张明沛告诉记者,桑蚕产业创新了近10项适应南方高温高湿气候的种桑养蚕技术,小蚕共育率达54%,方格簇推广率提高到60%。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让土地“按需吃饭”,2005年以来广西累计推广2.01亿亩(次),增产粮食40多亿公斤,节本增效100多亿元。

  推广“猪+沼+果+灯+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应用生态杀虫灯11万多盏,生态农业模式技术应用每年超1000万亩,年增收节支超过10亿元。

  一项项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鼓起了农民的钱包,树立了广西农业人的新形象,支撑起广西现代农业的灿烂明天。

  人才是根本:拓宽思维引智兴农

  农业的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西地处南疆,地势偏远,条件艰苦,农业人才缺乏,要想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必须拓宽思维,大胆引智。

  “以前,广西本土培养的院士仅有1人,而且还不是农业领域的。”陈章良说,2009年,农业部门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大胆建议,聘请了袁隆平等13名院士为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团,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院士、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一个基地、一项突破”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支现代农业发展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囊团。

  2011年初,广西又组织实施“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围绕广西优势与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国聘请了113名由相关院士、产业首席专家、岗位专家、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等,成立百名顶尖人才农业专家团。

  仅2011年,就有12名农业院士、94名专家到广西考察、调研和指导,做专题报告41场、交流座谈36次,开展培训280多场,合作项目32项,引进新技术8项、新品种60个,指导建设基地50多个。

  2011年,袁隆平院士主持培育的“Y两优302”杂交稻品种在灌阳县创下亩产869.6公斤的超高产纪录,平均亩产突破850公斤,再次刷新广西杂交稻单产最高纪录。

  与些同时,广西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目标,着眼于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狠抓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的农民培训,使科技惠及千家万户,助推千村万屯建设。

  危朝安介绍,从2005年以来,广西农业部门与组织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百万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通过组织“百队千人进万村”,创新了菜单式、巡回式、保姆式、会诊式、网络式等多种培训模式,围绕“三免”、“三避”等十大农业实用技术,每年冬春培训农民100万人次以上。

  他们以此为契机,组织实施“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仅“十一五”期间每年就培训农民200万人次以上。目前,农民培训已成为广西农业部门的长效机制,坚持每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目前,广西全区获得“绿色证书”农民累计有110多万人,平均每10户有1名以上持证农民,涌现出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

  在科技这一强引擎的推动下,广西农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全国抢先:糖料蔗产量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位;蚕茧产量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位;秋冬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奶水牛饲养量、水牛奶产量、大蠔产量、黄羽肉鸡产量排全国第一位……

  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变革,正引领广西农业大步走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跨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耕 水稻 马铃薯 玉米
上一篇 : 在绿叶中寻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