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智慧引领 用科技武装


  本报记者 燕玉海 通讯员 梁家炬 贺亮军

  在广西灌阳县,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在广西安排的3个1000公斤攻关示范基地之一——超级稻万亩示范片丰收在望。在去年创造了亩产869.6公斤纪录后,今年有望突破900公斤,力争5年内实现1000公斤的攻关目标;

  据专家介绍,晚稻收获后,只需把薯种往地面“摆一摆”,再用稻草“盖一盖”,冬春三个多月后拨开稻草“捡一捡”,就可完成马铃薯栽收全过程;

  只需用竹子或木棍将一块轻巧的塑料薄膜盖上树冠,就可让金橘果多留树上两三个月,产量、品质、卖价全翻番;

  寻常桑蚕吃嫩绿桑叶,吐出雪白茧丝,但广西的蚕业专家,却能让蚕吃了绿桑吐出红茧丝或黄茧丝;

  不用犁耙田,穿着皮鞋站在田边,就可以轻松自在地把禾苗抛“种”到田里……

  以上这些现代农业的奇闻趣事,在八桂大地传播着,越传越响,越传越多。梧州市的品牌农业、桂林市的生态农业、北海市的特色农业、南宁市的创新农业、钦州市的香蕉产业等等,无不闪烁着科技兴农的智慧之光。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地区,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实际,面对频发重发的自然灾害,面对基础差、投入少的现状,近年来广西农业却异军突起,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全国领先,多个全国、国际会议在广西召开。去年,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47.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广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达5231元,比上年增长1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民增收最多的一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广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转变。”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一言以蔽之。

  选种先看禾:农技推广形成特色

  袁隆平院士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编著的《智慧兴农》一书写的序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神奇魅力,突出表现在良种和良法两大方面。

  自治区农业厅从领导到专家,从一般干部到技术人员,用汗水和智慧,在良种、良法两个“大舞台”上演绎了让人叫绝的现代农耕故事。在采访中,这一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壮乡广西,卖种不能靠吆喝,良种全要上擂台。同样,农民和经销商选种如逛街,选到田头来。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介绍,从2004年开始,广西在全国首创举办“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大型科技服务活动,以新品种展示核心基地为平台,向农民和企业直观展示增产潜力大的作物新品种。种子经销大户和农技人员、农民如赶圩购物一样,在田头现场了解各个品种特征,有针对性地选用推广,实现了与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零距离接触,做到了卖者开心、买者放心,皆大欢喜。

  到2011年,广西的“看禾选种”活动已举办了八届,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企业家、农民群众累计有20万人次,展示了水稻、玉米等4100多个农作物品种,带动广西推广水稻、玉米良种1.6亿亩,实现粮食增产54亿公斤。

  原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夏敬源博士感慨:广西的“看禾选种”活动已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谋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种子的“竞赛田”、农民的“选种田”。

  “展示田里,竖有专门的展板,上面清楚记录着品种名称、供种者、播种日期、始穗期。”2011年11月4日,由农业厅主办的第八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在南宁市郊区拉开序幕。此次活动共展示水稻、玉米新品种387个。村民滕桂芳欣喜地告诉记者:“亲眼看了这些品种的实际效果,心里有数,知道明年该买哪些种子了。”

  “良种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水稻增收,还促进了其他农作物的发展。”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说,近年来,广西蔗园大部分以新台糖良种代替了低产低效的桂糖老品种,平均亩产、含糖量分别增长10%和6%以上,抗性更好、产量更高的桂柳系列糖蔗新品种正在示范推广中。

  据了解,广西蚕业部门自主培育出来的“桂桑优”系列桑种和“两广二号”蚕种推广率近100%,达到亚热带地区先进水平;新引进的天然彩茧蚕种,也已试养成功。

  目前,广西种植的优质稻比例达85%,超级稻推广每年以200万亩的速度增加,2011年推广面积达1232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耕 水稻 马铃薯 玉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产业形态——
下一篇 :短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