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红色党支部的新传奇


  本报记者 张五四

  采访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兴安村,记者才得知,这里是内蒙古东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多少年来,这里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大村,有人口2673人,由于种种原因,该村还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后进村。从落后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村党总支带领全体村民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

  兴安村曾欠下70多万元的债务。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村党总支认为要让党组织有号召力,不发展经济不行。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老问题。已经衰败的村办砖厂、糖化饲料厂兴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村党总支从盘活这两个老厂入手,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从管理上出效益要效益。砖厂当年就盈利5万元,糖化饲料厂也实现扭亏为盈。接着,他们利用交通区位优势,筹集180万元建起了1.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交易市场,同时建设了一栋756平方米、集办公和商用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一楼店面对外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益。与此同时建成的脱水蔬菜加工厂,投产当年就为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关键是蔬菜加工产业非常适合村里的实际,从而使“一村一品”产业链条由此发展起来,400户农户入社的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使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00亩,每亩增收500~1000元。目前,兴安村固定资产已接近3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5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2007年村党总支被兴安盟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怎样让村民们信服?村党总支首先从财务和土地分配上抓起,并在兴安盟率先实施“每人一张明白纸”的“三公”开制度,使村民对村内事务、资金流转等情况一目了然,做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百姓一个明白”。为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村党总支分别在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在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过程中,坚持贯彻“六步法”程序和“四推双考”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兴安村还抓住红色革命传统,从2006年开始,多方筹集资金修建红色支部旧址,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展览馆、努图克旧址和秘密党支部旧址的一期建设,并已将其打造成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红色支部迎来各地游客2万多人,接受社会各界捐款14万元,其中的展览馆已被注册成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记者采访最大的感受是,该村不等不靠,为改变贫穷面貌抢抓机遇,先后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千村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个项目。通过组织群众搞农田大会战,几年下来全村已改造建设完成1.45万亩水浇地,目前人均水浇地达5亩。“山、水、林、田、路”面貌焕然一新,并为子孙后代播下了致富的种子——未来10年,仅60万株成材林和幼林的价值就将超过3000万元。

  “有钱办事”的问题解决了,村党总支从2010年开始向村民承诺,3年内使全村每户村民都住上80平方米的楼房;每户种植5亩大田蔬菜,拥有两个温室蔬菜大棚,养殖两头奶牛,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如今3.33万平方米、可容纳294户居民的8栋住宅楼拔地而起;村集体采取“返租倒包”模式新建温室蔬菜大棚217座;占地2.4万平方米、可饲养800头奶牛的养殖小区已经投入使用,村民每新购进一头奶牛,村集体还为其补助2000元。村里还建起了藏书4700多册的村级图书室。

  目前,“富裕、文明、和谐”成为了描述兴安村最恰当的词语。兴安村的村民们说:“这一切多亏我们有个坚强有力的村党总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蔬菜 水浇地 蔬菜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