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强镇的目的是富民


  本报记者 张五四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党委坚持把惠民富民作为开展活动的主题,走出了一条发展惠民、服务惠民、党建惠民的新路子,实现了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双满意”目标。2010年,镇党委被内蒙古包头市委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2011年先后被包头市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0年被土默特右旗旗委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萨拉齐镇是土默特右旗政府所在地,尽管所处位置及条件等都好于其他乡镇,但近年来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依然是该镇存在的突出问题。该镇党委首先统一一个认识,那就是加快发展。“这样的认识其实正好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想法十分吻合。强镇的目的是富民。”该镇一位领导回忆说。

  要发展就必须争第一。当“打造包头市第一经济强镇”的创争目标出台后,怎么争?如何干?在镇里的一系列行动中,记者发现,1534名党员首先行动起来,在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实践证明,党员先锋队收获了累累硕果。3年来,全镇累计引进和实施二产、三产项目29个,总投资规模达到86亿元,实现了由工业弱镇、商贸小镇向工业强镇、商贸物流大镇的快速转变。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5.3亿元,较2009年翻了近一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820元和11989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民生。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20余件。在包头市率先实行了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和农民合作医疗费由镇政府统一缴纳,40岁以上城镇无业居民享受免费体检等惠民措施,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在该镇民生服务大厅,记者看到所有民生业务全部实行窗口式、一站式办理。而且每个村、社区也都建立民生服务代办点,安排专门代办员,为群众提供统一代办服务。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配备便民服务车,进村入户开展巡回服务。通过窗口包办、干部代办、便民服务队专办等方式,确保了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与此同时,以“群众评议进家门、解决问题进家门、政策宣讲进家门、帮困带富进家门”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家门”活动让干部和群众走得更近了。如今,该镇一户一张民心卡征集问题,一人一本《民情日记》记录工作,一村一本《民情台账》掌握进度,一人一份《民情档案》核实成效,一季度一通报督促推进,一年度一考核审定实绩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推动了全镇机关党员干部真正走下去,主动上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全镇机关党员干部分别与21个村、210户特困家庭建立长期稳固的结对关系,帮助解决了修路、打井、用电增容、贫困群体救助、残障群体监护等一大批焦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隐患。

  此外,该镇把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与群众得实惠紧密结合起来,在党建惠民富民上出主意、想办法,根据不同领域实际“开方下药”,收到了良好实效。一是农村党建重带富。引导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带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上创先争优。全镇涌现出十星级村“两委”班子2个,富民强村带头人5人,党员带富基地10个,形成了一个班子带动一个村子致富、一个村干部带动一批党员骨干创业、一批党员骨干带动数千群众致富的雁阵效应。二是社区党建重服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共建和谐好家园”活动,组建了党员干部物业监督团、治安联防队、党员志愿者义务辅导站等组织,让党员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中创先争优。全镇12个社区建立72个楼道党小组,定期开展“先进楼栋”、“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以“民需我做、民困我帮”为主题,组织党员义务参加社区物业监督、治安联防、志愿服务、结对帮困等社区公益活动864人次。三是区域党建重联动。挖掘区域党建优势,在抓党建促发展上创先争优。组建2个村企联建党组织,推动驻村企业发展与当地群众受益融合互动。明华集团与西老藏营村联合党总支成立后,由企业出资251万元,为全村2706人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企业还面向该村实行定点招工,并采取企业出资170万元、村民自筹及投工投劳的方式,合作建成80栋日光温室大棚,村民既可选择进厂务工、又可选择种植大棚,有效拓展了增收致富渠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大棚 连续 日光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