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挖穷根造良田调结构富百姓


  本报记者 刘伟林

  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是个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9万元的村。这个在改革开放前“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穷得远近出名的穷村,几十年来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的长营之路。

  向贫困落后宣战

  过去,长营村是有名的穷村。家家户户一年缺一半口粮,另一半,只能靠瓜菜替代,青黄不接时,甚至连瓜菜也找不到,村集体欠外债17万元。

  1973年,张秀林顶着多方压力,走马上任村支书。他第一步做的是组成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成员只有3人,张秀林与他们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规划发展方向。他们每人借了200多元钱,把村里唯一一台趴了窝的破拖拉机修好,又从国营加油站赊了两吨柴油。刚刚入冬,三个共产党员顶着鹅毛大雪进山,替林场拉套子。在山上摸爬滚打、忍饥受冻,苦苦地干了一冬天,为集体纯挣了1.8万元。

  第二年,他们用挣来的钱又买了一台拖拉机,上山的力量增强了,收入也跟着翻了一番。

  两个冬天,村党支部带人上山搞副业,为集体足足挣了7万多元,这件事一传开,对长营村的党员们产生了震动,在老百姓的心里产生了感动,对村党组织增添了信任。

  在全村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下,村里先后投资21万元,建起了运输队、制钉厂、制筛厂、机修厂等村办企业,很快还清了外债。

  现在,长营村共有大型运输车辆70台,每台车每年收入都在20多万元,村党支部也发展为党总支。村党总支根据运输车辆较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运输协会。协会的指导和服务,大大方便了运输户,使运输业初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真正活跃了市场,富裕了村民。

  当代愚公填坑造田

  人多地少,是困扰长营村发展的瓶颈,村“两委”一直研究将哈绥铁路遗留下来的臭水泡、大水坑和火烧塘改造成农田,这片荒地足足有1480亩,最深处7米、浅处也有5米深,干起来无异于移山填海。

  村民对干部的想法大吃一惊,“那是靠人工能整出来的么?”“领导们是不是头脑发热,这不明摆着是往水坑里扔钱么?”“日子刚刚好过些,这不是瞎折腾吗?”

  班子成员顶着压力,最终统一认识,再难、压力再大也要带头把这件事干成,毕竟土地才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呀。

  1993年,他们的填坑造田计划终于实施。1996年,高速公路工程竣工,长营村集中全部人力、运力,大规模的“填海”造田工程开始了。这一群人,早上四点半出工,天黑回家,村“两委”成员始终和村民们奋战在工地上,啃馒头、喝豆腐汤。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长营人的斗志越来越旺盛,他们日夜奋战在千亩荒滩上,平坦的土地在一寸寸、一尺尺地扩展……

  13年的时间,长营村共投入100多万元,动用土方350万立方米,填造了1280亩水稻田、200亩旱田,在昔日遗留下的水坑上再造了一个长营!

  调整产业结构稳粮增效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村党总支经过考察,把目标放在效益高优势明显的浆果上。刚提出改种浆果时,全村人都在怀疑,没有人愿意尝试。村“两委”多次开会协商想办法,由村集体无条件为种植户提供树苗等生产资料,聘请专家及专业技师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这才有60户勉强答应种树莓。树莓种植要两三年才见效益,由于当年没见到效益,第二年一开春,有47户把树莓苗全部拔掉,又种上了玉米、大豆。在地头,看着大片大片被拔掉的树莓苗,班子成员的汉子们流下了眼泪……

  此刻,党员干部站在了排头,他们就是要给群众起个先锋带头作用,他们说服家里人,坚持种植树莓,他们的坚持和科学管理,第三年的收入比种大田高出10倍。看到他们赚钱了,村里种植树莓户才逐年增加。

  从最初引导村民种到劝说、帮助村民种树莓,再到如今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及小杂粮的种植,通过大胆地调整产业结构,村“两委”一步步把全体村民从传统的种植观念中解放出来,使长营村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到80%以上,这就意味着村民们的收入已经不再是种植传统的大田作物能比拟的了,而是有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拖拉机 立方米 水稻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