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深化现代农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

    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的副省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的发展之路。经过努力,全市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实现了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总产稳定在260万吨以上,单产提高了30公斤;蔬菜总产达到520万吨,除满足自身需要外,每年外销100多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达到989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42︰1。我们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了探索创新:

    第一,抓制度改革创新。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全面完成了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权证826.6万本。在全国率先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4年来累计流转农村产权26000多宗,金额116亿元。在全国率先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市县两级每年筹集资金28亿多元,按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300元的标准,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发放补贴。

    第二,抓主体培育创新。出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示范社进行奖励,每年安排8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合作社开展粮经产业“双创双建”和发展设施农业;出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意见,从项目用地、技术创新、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经营上台阶、并购收购和品牌创建。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比重达到80%。

    第三,抓投入机制创新。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促进资源变资本,将农用地整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增减挂钩取得的收益全部或部分用于农业农村。

    近年来,全市整体规划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3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7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突破50%。构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引导机制,市财政注资100多亿元组建了3家涉农政策性投资公司;安排6亿元注资农业担保公司,每年安排5000万元实施财政贴息。积极探索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额累计达到14亿元。5年来,共撬动120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第四,抓经营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分散化经营”向“适度规模化经营”深刻转变,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大园区+小业主”、“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两股一改”等七种经营模式。实施粮食规模经营激励政策,对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按每亩60元给予奖励,并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目前,全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5%。

    第五,抓服务体系创新。着力探索构建以“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公共品牌、农村金融”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市县两级财政投资6.6亿元,建成146个标准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土地 粮食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