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重点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切实加强品牌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着力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支撑,不断创新品牌建设方式方法,推动优化品牌建设政策环境,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农业是弱质产业,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这决定了农业品牌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市场化机制下,政府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一是搞好规划引导。对不同目标市场、生产区域、经济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农业品牌,要因地制宜,通过规划确立不同层级的品牌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重点在市场导向、产业升级、科学布局、主体培育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农业品牌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出口型的传统优势品牌,要加强质量管理,争取做大做强,培育国际品牌;对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农产品的品牌,要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加强品牌创建和培育方面的投入,尽快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对内销型的农业品牌,要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整合,引导品牌主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实施标准化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推动品牌培育、宣传、整合等工作,重点从发展高端农业、促进产业升级、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发展“三品一标”等方面,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健全支持农业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调查、品牌信用评估、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信誉评估,利用农业会展等产销对接活动开展优质品牌评选。探索在协会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宣传认定推荐活动,提高区域品牌的约束力、公信力。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四是依法保护农业品牌健康发展。要在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执法监管等方面,加快制定有利于推进农业品牌发展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破坏农业品牌形象的不法厂商,从根源抓起,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影响品牌声誉。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品牌的目标是为了赢得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要发挥好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在品牌建设方面要着重做好创建培育、品牌定位、质量管理、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等工作。一是着力加强品牌创建培育和宣传推介。要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通过申请商标注册来创立品牌和保护知识产权。要以实现品牌价值为核心,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加快市场培育和销售渠道建设。在品牌创立阶段,着重抓产品质量,强调挖掘特色资源;在品牌塑造阶段,注重与城市发展定位和高端定位相适应,大力开发高档产品;在品牌延伸阶段,要注重用工业品牌的理念打造宣传农业品牌;在品牌成熟阶段,要格外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用消费者的信赖认可构筑品牌长盛不衰的坚固长城。二是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产品质量,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品牌生命力就不强。一个农业品牌要做大做响,必须把强化质量放在第一位,依托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出抓好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切实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要树立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和声誉的观念,潜心企业管理以提升品牌影响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三是着力加强品牌文化内涵建设。品牌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文化。在创建培育品牌的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文化意识和独特的品牌理念,以增加社会对品牌的认同感,增强品牌的生命力。在品牌创建的初期,就要着手做好品牌文化的挖掘,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发展培育阶段,要加强对品牌文化的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彰显农产品品牌的行业特色。四要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现在的市场是全球化的市场,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一招鲜、吃遍天”的时候了。市场的竞争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作为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在的市场竞争是企业多方面的同台比试,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好酒也怕巷子深”,说明一个企业只做好了产品质量往往还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企业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密切跟踪市场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发展。注重品牌的延伸和拓展,在品牌的深度开发和宣传推介上下功夫,鼓励“跨界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29/18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