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飘扬在农民心中的旗帜


    本报记者 刘伟林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红色经典小说《暴风骤雨》让人们知道了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在党总支书记张宝金的带领下经历了一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暴风骤雨”,贫穷的土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从“光腚屯”到亿元村

    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地,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赵玉林因穷的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被称为“赵光腚”。改革开放前的元宝村虽说不再有“赵光腚”,可依然很贫穷。1980年,张宝金任书记时全村入均收入只有42元,村集体欠债27万元,村子有了一个新外号:“光腚屯”。

    张宝金担任支书后,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认准了发展工业致富的路,可是村里一分钱也借不到。为了元宝村的未来,张宝金把眼光盯向了自己家。1985年,张宝金带头做妻子的工作,动员她把多年来一点点积攒的1.3万元拿出来集资。他说:“炒豆大家吃,砸锅就一人。干好了算大家好,干不好先赔党员干部的。”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干部也分别把准备给孩子娶媳妇、建新房的钱拿了出来,一共凑了3.7万元,建成了元宝村第一个小木农具加工厂,当年赢利2万元。1987年,村集体已经有了6万元积蓄,部分村民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面对这种形势,张宝金提出了要冲破思想束缚、放眼长远,迅速壮大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下一步目标。张宝金经过多次考察,提出了投资60万元,创建元宝村卫生筷子厂的大胆设想,盈利之后,村利润、企业积累和股东分红比例为3∶3∶4。也就是说每挣100块钱,村里得30元,用于村里各项开支和公益事业;企业得30元,积累资金壮大发展;股东得40元,算做回报并成为村里率先富起来的群体,以此为基础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出于对张宝金的信任,这项决议一出,村里的干部群众创业热情大增,短短10天时间,富裕农户集资54万元,元宝村成功办起了卫生筷子厂。第二年改为元宝山餐具厂,卫生筷子开始远销日本和东南亚。1992年,与香港伟盈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建厂协议,成立了黑龙江元宝山木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了产品的直接出口权;1994年,在上海中铅一厂的支持下,新上了铅笔生产项目;1995年,他针对大兴安岭地区木材储量大、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在大兴安岭办起了8家卫生筷子加工企业,把企业做到了域外,所有产品全部运往大连、北京后再出口国外,当年创产值1亿多元。

    2000年,张宝金提出了“迈出国门办工厂”的思路,他通过7次到俄罗斯考察,4次与对方官员谈判,最终购买到俄方一座山林的采伐权和厂房设备,并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50人,聘用俄方工人100人,成立了元宝山远东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年加工半成品卫生筷子20万箱,返回元宝村进行精加工后出口日本,年出口创汇320万美元。 

    主导产品卫生筷、铅笔、铅笔板等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及台、港、澳等地区,国内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中城市。目前,元宝村年加工铅笔23亿支、铅笔板3000万罗,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0%和60%,从业人员3500多人,是全国铅笔板集散地。全村劳动力有80%从事企业生产、20%的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来源于铅笔工业。

    村集体有钱了,张宝金却说:“村集体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村民富裕才是最终目标。”他一直鼓励帮助全村人共同致富。姜春清是元宝村一位普通的村民,1986年初中毕业以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家里只有十几亩地,种粮食的收入实在是太少,做点买卖又不知从哪里着手。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张宝金主动找到了他,为他提供了资金,盖了猪舍,一次购进了30头猪崽,并为他买来养猪方面的书籍。几年时间,他的养猪场不断扩大,达到年出栏2000多头的规模,年收入60万元左右。张宝金发现他的发展潜力后,又主动帮助贷款承包了500亩荒山,全部植树造林,建了养鱼池、纯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和一座小型烧碳厂。2007年经张宝金引导,他又养了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建起了1800平方米的葡萄采摘大棚。如今,他的经济实体已经达到近千万元,年纯收入百万元左右。为帮助其他的弱户,在张宝金的组织和支持下,由姜春清挑头,成立了元宝村养殖协会;由姜春清的爱人挑头,成立了养兔协会,村里50多户弱势农户加入了协会。在张宝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倡导下,涌现出一批养猪专业户、养兔专业户、木耳生产大户、林业大户,元宝村村民共同走上了富裕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